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政府出大头 农民出小头 ---特色农业保险给阆中农业拴上“保险绳

来源: 中国众识网 发布时间:2015-10-14
政府出大头  农民出小头
----特色农业保险给阆中农业拴上“保险绳”
中国众识网张晓东阆中报道: “我养殖的山羊出现病死情况后,多亏了保险公司及时理赔,使我的损失降到最低点,近期又购买一些小山羊回来!”10月12日,阆中市垭口乡关牧寺村养羊大户高勇正在放牧,数百只山羊在山坡上吃草的场面蔚为壮观。他就是特色农业保险的直接受益人。
政府出大头  农民出小头 ---特色农业保险给阆中农业拴上“保险如图:张晓东 摄
高勇是垭口乡回乡创业的农民,流转土地200多亩,养殖山羊已经有4年多时间,年出栏规模达到1000只以上。由于山羊养殖风险较大,在2013年的时候出现了疫情,连续死亡山羊80多头,损失10多万元,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一家人欲哭无泪,而且还搭上了劳动力。今年他参加山羊保险后,前不久遭受梅雨天气因病死亡的几十头山羊,每头理赔500元,这一些算是给养殖户送来了一丝安慰。“特色农业保险费用我们只是承担小部分,一只羊子我们只缴6元钱,还有24元由政府承担,所以我们感到这是一项惠农政策,无论有多大的损失,毕竟还有保险公司给我们撑腰,我下次续保还要多保、预保!”高勇说道。
和养殖大户高勇一样,在阆中市,农民们除了参加常规的玉米、水稻、小麦、生猪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养殖肉牛、山羊,种植蔬菜、水果、生姜等特色农业也有了保险,农民们说这一保障举措就是将农业的风险降至最低,给特色农业系上了一根“保险绳”,也给种养大户们发展产业壮胆。  
大胆创新探索  特色农险有特色
“目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薄弱,农民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稳定发展,加之现阶段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面窄量小,难以保障整个农业发展的需求!”阆中市农工委负责人说道。据调查:阆中市适宜发展早春蔬菜、中药材、生姜、水果和肉牛等多种特色农产品。但是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没有将其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农户经常面临病虫灾害及低温冷害、霜冻、冰雹,干旱、风灾、暴雨、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等影响,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特色农产品种植农户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阆中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借鉴,阆中市政府、农业、保险等多个部门积极开展增收骨干产业保险。2012年首先选择在生姜、蔬菜上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2013年,又将险种扩大到水果和设施农业上;2014年,新增能繁母牛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2015年,又推出山羊保险。在资金保障和赔付方面,阆中市财政支持到位。2013年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收入71.118万元,本级财政配套就达56.894万元。赔付及时到位。以2012年为例,特色农业保险理赔额达到25.6万元,超出保费总额7.52万元。
据人保财险阆中市支公司农险部经理田茂波介绍说:阆中市特色农险充分体现了“新、特、优”三个特点。新:阆中于2012年在南充市率先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多、先保先试。特:阆中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具有阆中特色,生姜、水果、山羊、肉牛保险具有鲜明的阆中特色,有利地促进阆中产业发展。优:特色农业保险社会效益明显,深得种养殖业大户欢迎。从2012 年-2014年三年间,保险公司共计支付特色农业赔款165.3万元。2015年,阆中市对肉牛、山羊、露地蔬菜、水果及其果树等收取保费50多万元, 1-9月特色农业保险共赔付81.2万元。  
特色保险受追捧  保驾护航种养业   
特色农业保险,阆中市着重向种养大户和专合社、家庭农场倾斜。据介绍:特色农业保险主要是指集中成片种植蔬菜、生姜20亩以上,规模养殖山羊20只以上,规模养殖肉牛10头以上,规模发展水果、设施农业(大棚)的业主,均可以为其发展的蔬菜、生姜、水果、山羊、肉牛、大棚投保,为了增强养猪大户养殖积极性,阆中市选择年出栏3000头以上或者饲养能繁母猪1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参与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在缴纳保费用方面,阆中市也是一再体现惠民让利,大头由政府买单。蔬菜和生姜保额为500元/亩, 2000元/亩,农户自己缴纳7.5元/亩,30元/亩;水果果实保费为2000亩,果树为1000元/亩。业主大户自己缴纳36元/亩。大棚附加保额8000元/亩,农户自己缴纳20.8元/亩。山羊保额为500元/只,农户自己缴纳6元/只。肉牛保额为5000元/头,养殖户自缴80元/头。
方山乡雪洞生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林告诉记者说:该合作社种植生姜良繁基地300亩,标准示范片800亩,带动农户2300亩。由于土壤和天气等原因造成生姜很容易患姜瘟病,也是很多农民感觉生姜种植的最大难题,自从他们参加特色保险三年来,保险公司理赔达到10万元,为姜农挽回了经济损失。冯林说:农业种植风险性比较大,自然灾害频繁,天干雨淋,参加特色农业保险的好处是降低了风险,能够补偿损失,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如果不保险,遇到这样的问题,损失将会更大,将会严重 挫伤农民的种养积极性。
理赔及时,服务到家。任正勋是垭口乡的一名农保员,从事这项工作已经4年多时间了,每次那里报险,他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用专用的查勘理赔定损专用手机,录入数据和拍摄照片进行上传,以最快的速度理赔只需要2个多小时就可以实现打卡到户。人保财险阆中支公司自从2007年承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建立了一套以公司农险部为龙头,各中心集镇农村营销服务部为骨干,各乡镇农保站和村级农保点为网络的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农保服务人员达到596人。“我们充分发挥支公司、农村营销部、乡镇农保站和村级农保点的网络健全优势,面对面服务广大农户和业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田茂波说道。 
王家康是柏垭镇有名的养猪大户,也是柏垭镇铺垭村生猪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养殖规模年出栏4000头以上,母猪200头,2014年他参加了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保险2000头,后来市场疲软,按照四川省规定不能低于猪粮比例6:1的临界点,保险公司赔偿了接近18万元,本来是严重亏损的他终于度过了这次价格低谷。“我当时参加保险主要是根据前年和去年的猪肉市场价格低迷来分析后决定投保的,这对于我们提振养殖信心很有好处!” 王家康说道。“我真的是尝到了保险的甜头,保险公司给我们养殖大户保驾护航!”  
保险发挥社会效益  农民参保积极踊跃
据柏垭镇营销中心经理许少平介绍:在柏垭镇,农民十分欢迎和接受特色农业保险,实现了农民满意、政府满意和公司满意,镇村干部通过广播电视和标语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参加特色农业保险的好处。飞凤镇桥亭村是著名的枇杷专业村,该村承保1000多亩,对于规模化发展枇杷产业很有好处,现在保险期限还没有到,很多村民就主动联系续保的事情。
垭口乡农保员任正勋是从2007年就开始从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保员,说起特色农业的好处,他深有体会:一是有利于降低损失,发展再生产;其次是促进了食品安全,生猪肉牛、山羊死亡后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拍摄处理全过程,使这些瘟病死亡的牲畜不会再流入市场,也发挥了监督作用。“现在我们不用去宣传,农民就会主动找你咨询农村特色农业保险的事情,大家都积极参加保险,今天我一天就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特色农业保险的全部款项收齐了!”任正勋高兴地说道。
 
惠民政策释放利好,受益大户现身说法,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种养殖大户的选择,大家踊跃参加保险。据初步统计:阆中市特色农业保险承保集中成片种植的生姜、蔬菜3275亩,现已完成年初计划的90%;承保规模发展的枇杷、柑桔1000亩,完成年初计划100%;承保规模养殖山羊5000头,完成年初计划100%;承保规模养殖肉牛1050头,完成年初计划100%,特色农业保险规模达到76万元。
 
政策性农业保险一般都是保费少,赔偿多,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买卖是不是不划算呢,人保财险阆中市支公司经理刘波告诉记者说:我们主要是支持政府工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接政府释放出来的保险需求,使地方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都得到发展,人保财险承担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认为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的主要好处在于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明显,特色农业保险通过政府主导投入农业保险,建立了市场化的新型防灾减灾机制,有效提高了政府公共资源特别是资源配置效果,本级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明显,尤其是对于种养大户来说,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获得赔款,及时改种和抗灾自救,恢复产业发展的信心!”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汉勇说道。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首先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特色农业保险政策性强,目前在农村的留守老人居多,他们对特色农业保险政策接受和理解难度较大,导致承保和理赔难,特别是近年来理赔实行打卡到户后,面临千家万户,出险的农户提供的帐号信息和户名不准确,导致理赔工作迟滞。  
其二是建议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到位,进一步增强认识,认识到农业保险是利国利民,提高农业生产防风险和农民灾后复产的有效手段,必须完善财政资金配套机制,保证资金及时配套到位。
第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基层党委、政府为主导,保险承办机构为主体,村社干部和农保员为主办的农业保险宣传机制,让保险知识深入人心。图为人保财险阆中支公司农保人员在了解养羊大户高阳的投保情况(责编)顾宝军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