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家门口的昆曲,你会去看吗?

来源: 苏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10-14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 10月12日至19日,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举行。艺术节期间,全国7大昆剧院团、3个戏曲院校、1个民营昆剧院团、2个来自台湾地区的昆剧团等共13家演出单位将汇聚苏城6大剧院上演17台优秀昆曲剧目。家门口的视听盛宴已经摆好,20元至100元的票价还算亲民,如此亲近的“阳春白雪”,你会不会去捧场?

  应该说,是吴文化的典雅、柔婉和香软滋养出了昆曲悠远、轻柔、妙曼的声腔,两者的高度契合,让在苏州举办的这届昆曲艺术节韵味十足,格外引人。曾经和现在,昆曲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张文化名片,在苏州这座城市的典雅生活中,昆曲的气息还能感受到,但是生活和时代的变迁,确确实实也让昆曲走过了一个由盛及衰的发展轨迹。为了抢救性保护昆曲,苏州这些年也是下足了功夫,立法上顶层设计,项目上资金支持,大手笔投入剧院建设,加大昆曲人才的传习培养,加大“走出去”的推介力度,如此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期待昆曲能够活在当下。

  昆曲需要活态传承,在所有的助推当中,培养观众培育市场不可或缺,甚至可谓重中之重。需求是最大的原动力,那何为需求?最直观的考量就是有多少人喜欢?有多少人愿意去看?什么时候一台好的昆曲剧目也能出现一票难求甚至是要加演多场的现象,市场的热度、观众的接受度直接成就的是昆曲的生命力。从这一点来讲,我们需要好好审视一下,作为昆曲的发祥地,今天的苏州人离昆曲这个高雅艺术到底还有多远?

  老实说,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依然感觉到与昆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膜感。而要跨过这道隔膜感还需要迈过多道坎,比如说“语言”坎,吴侬软语能不能听懂?比如说“文化”坎,传统文化的积累厚不厚?再比如说“生活方式”的坎,快生活之下有没有慢节奏的耐心与迫切意愿?显然,保护昆曲,培养受众,这不是单单关乎昆曲的事,对昆曲的浓厚兴趣,它源自传统文化的穿透力和吸引力,也与个体的修养和心境相关联,培育观众应该从这些方面进行有意识地熏陶和调适。

  保护昆曲,政府花了好多精力,效果究竟如何?最终需要大众的反馈来验证。面对已经精心烹制好了的文化大餐,对于每一个有意追求雅致生活,想静下来、慢下来细细品味的人来说,我们不妨从走进剧场看一场“咿咿呀呀”的昆曲开始。听不懂没有关系,能够细细感受昆曲背后那种苏式生活的韵味和由此带来的内心轻柔静谧,亦是一件美事。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