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园绿意浓
□苏绿 钟禾/文 杭兴微/摄
前往苏州虎丘游玩的八方宾朋一定对景区附近的虎丘路有印象,整条道路夏日里绿意葱茏,秋日里金叶满枝。在苏州,像虎丘路这样赏心悦目的林荫路还有很多。
近年来,我市坚持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原则,做到绿随路建、因路而造、有路皆绿。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已做到全覆盖,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82.6%,林荫路推广率为88.8%,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考核要求。
加强对古城区林荫路的保护
2013年11月,苏州市的虎丘路、留园路、园林路、凤凰街、养育巷、司前街、东大街等14条道路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江苏省首批城市示范林荫路”,对其在生态、功能、特色、效益等各方面给予了肯定。在林荫路的树种选择上,以适合本地生长的香樟、法桐、重阳木等为主要行道树树种。
十年树木,参天大树不是一夜长成的,上世纪50年代,苏州就建设了以人民路、公园路、五卅路、十全街等为典型代表的林荫路,行道树采用法国梧桐,因其生长速度快,季相变化明显以及显著的遮阴、净化效果,都是其他树种无法比拟的,深受市民喜爱。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香樟、重阳木、银杏等树种。香樟是常绿树木,树形优美,冠幅郁闭,气味清新,少病虫害,因而成为苏州行道树的主要品种之一,较为典型的是留园路和虎丘路。以虎丘路为例,常绿树香樟与落叶树银杏相结合,乔灌花草比例恰当,形成了季相变化的道路景观。经过多年精心栽培,路边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浓浓的绿荫为行人撑起了一把遮阳伞。整条道路经过4次绿化调整和不断的树形修剪,使得绿量增加,档次提高,独具品位。
根据市区部分道路行道树因树龄老化、不可抗力(台风、暴雨等)及汽车撞倒等原因而造成的缺株情况,为确保林荫路的景观效果,2014年我市对中心城区66条道路进行了行道树补植。
提升中心城区道路绿化覆盖率
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也在发生着变化。在遵循古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苏州基本保持了古城道路原有绿化构架,无论是改扩建道路,还是新建道路,古城道路绿化始终按照“突出古城特色、体现精细秀美”的原则进行。近三年来,结合道路建设,园林绿化部门分别对干将路、桐泾路、三香路、广济路等城区主干道绿化进行了改造,在增加道路绿地面积的同时,提升了道路绿化景观。基本保留原有成材大树,并增加了绿化隔离带和行道树。同时,突破常规,对有条件的道路了采取了双排或多排行道树设计,即分别在人行道、机非隔离带以及公交隔离带分别种植行道树,大大提高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绿化覆盖率。
高标准打造新建城区林荫路
因新建城区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特点,道路绿地普及率均达到100%,道路绿地率控制在25%-40%,呈现出绿量大、形式新颖、树种多样、季相色彩丰富的特征。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大道西、中新大道西、现代大道,高新区的狮山路、长江路、珠江路等主干道,路幅宽40-60米,分别设置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道路两侧还留有10-50米不等的绿带,整个道路满目翠绿,郁闭成林,充满了绿色生态感。以雪松、香樟、广玉兰、银杏、黄山栾树、乐昌含笑等为代表的上层乔木,配以红叶李、桂花、红枫、樱花、海棠、红叶石楠、美人蕉、鸢尾、茶梅、月季、毛杜鹃、大花萱草等中下层花灌木,形成了主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树种多样的城市景观大道。
大力推广林荫停车场建设
在积极推动林荫路建设的同时,我市大力推广林荫停车场。植草铺装搭配高大常绿乔木,形成了具有良好遮阴效果的停车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香樟园停车场、平江新城绿色走廊停车场、三角嘴生态停车场等项目的遮荫率均达到50%以上,在保证社会停车资源,改善城市停车环境的同时,既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又充分发挥了园林绿化对城市景观和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效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市有社会停车场129个,占地370640平方米,其中林荫停车场94个,占地227975平方米,林荫停车场推广率为61.51%。
(责编:顾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