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横街是昆山老城区一条典型的背街小巷,由于道路两侧多为经营户,占道经营、乱设店招、乱扔垃圾等现象一度普遍存在。在今年昆山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过程中,这条经过重点整治的小巷,沿街店铺制作了整齐美观的店招灯箱,道路环境也变得整洁有序。
横街的变化,映衬了这座城市市容环境的日新月异:主要街道实现了亮化美化、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提升;主要道路实现17小时保洁,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逐渐消除,确保了城区主要干道和背街小巷的整洁美观。
标杆高移,“深度保洁”成新常态
市城管局副局长郭永明是昆山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容环境督查组的组长,近半年来,他带领督查组同事走街串巷,查找城市环境卫生不足,共向各区镇、部门派发整改通知单1769个,主要问题集中在卫生死角、垃圾容器不清洁、道路周边倾倒垃圾等。
为此,我市提高了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标准,加大保洁覆盖面,增加保洁次数,延长保洁时间,确保城区主要道路保洁17小时,比过去增加1个小时,在做好主次干道周边环境卫生基础上,逐步向清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地的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延伸,并在市区新增两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确保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能长时处于良好状态。4月以来,市环卫所一线环卫作业人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并增加保洁人员51名,充实主次干道保洁力量,严格执行“路面可捡拾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要求,市容环境面貌大为改善。
长效管理,试点“一把扫帚扫到底”
过去,市区环境卫生除由环卫部门管理外,绿化带、社区、河面等分别由园林、物业、水利等部门管理,环卫作业管理相互交叉,垃圾乱扔乱倒、清扫不及时、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区环境卫生整体质量。
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类筛选,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和部门责任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落实整改。同时,为探索构建“一扫全保”的环卫长效管理机制,今年9月起,我市将老城区核心区内的清扫保洁工作全部交由市环卫所负责,试点“一把扫帚扫到底”。
市环卫所所长石峰表示,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环卫作业变多头管理为“一把扫帚扫到底”,既统一了作业时间、作业标准和考核标准,也解决了责任不清、推诿扯皮问题,环卫作业管理变得更加协调顺畅。据了解,试点成熟后,明年会将昆山中环以内区域的保洁全部交由市环卫所。
多元协作,“精细化执法”防回潮
10月21日下午3点半,市环卫所会计朱丽琴并没有坐在办公室里,而是身着环卫工作服,站在人民路上仔细地捡拾垃圾,并随时督查路面保洁工作。“十一”过后,市环卫所抽调17名人员工作时间上路,实行路段挂钩管理,以路为线,责任到人,确保道路保洁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城市环境卫生保持是个动态过程,很容易出现回潮和早晚两个样的情况。因此,城市管理也需要更加精细化。今年以来,市城管部门通过“精细化执法”推进管理执行力,“多元化协作”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通过执法力量早班中班错时执勤,强化对于破坏城市环境的执法。同时,通过调整现有人员作息安排,加强夜间、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的监管和执法。
郭永明表示,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需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既需要各区镇、街道,住建、环保、城管等部门的协同努力,也需要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最终打赢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这场攻坚战,让“美丽昆山”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