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记者:邵好
曾经是上海国资改革的一面旗帜,国内日化领域的坚强脊梁,在内无援助、外有强敌之时,葛文耀带领着家化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夺回民族品牌,消化上海日化,迈入资本市场,30年前一个仅有数百万资产的小厂子已然成长为市值超200亿元的日化巨头。然而,为谋求更大发展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却最终成了送走葛文耀的看门人。转眼,葛文耀离开家化已经两年多了,面对“退休”生活,这位时尚教父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期待些什么?
怀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弥漫着文艺和时尚气息的旧式洋房,记录原家化掌舵者退休两年多的生活历程,倾听时尚教父的品牌梦想和夙愿,见证这场基于传统中国技艺传承的奢侈品牌大戏。
执著时尚教父
留下一封“因年龄和健康原因”的辞职信,两年前的9月18日,葛文耀拍拍身上的尘土,出人意料地提前离开了一手带大的上海家化,从此远离了世人的视线。
同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两年后的今日,葛文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重新站在上海滩的镁光灯之下。与之同时亮相的,除了华服领军品牌NE.TIGER、海派旗袍鼻祖“瀚艺HANART”、中国掐丝珐琅腕表代表品牌“孔氏珐琅”、“政要服装专家”美籍华人设计师Grace Chen的同名品牌、葛文耀一直钟爱的海鸥手表等一众奢侈品牌,还有一个异常宏大的时尚梦想。
当然,一切还需从那次“退休”讲起。“那是官方的言辞表述。”谈及“退休”,葛文耀报以大笑,坦然之中,更多的是对现状的满足。
“离开了上海市政府给我的这个平台,我能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产业、观察企业,能做更多的事情,更加自由。”葛文耀如此说。
褪去了国内日化巨头掌舵人的身份,葛文耀变成了一位时尚领域的创业者,用自身号召力打造属于中国的奢侈品牌。10月10日,葛文耀以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的身份,在外滩22号对外宣布联手精品中国投资基金,发起成立一家名为高定上海的公司,作为中国本土时尚精品定制交易服务平台。
“打造属于中国的奢侈品牌一直是我多年来的梦想,早在2007年,佰草集站稳脚跟时,我们就开始致力于家化集团的转型,从单一日化变成时尚集团。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葛文耀坦言,对于家化没能最终做成,自己还是有些遗憾。
发展时尚产业一直是葛文耀的一个梦想。2007年,他向上海相关政府部门写报告呼吁发展该产业,但受国有企业的制度限制,发展计划并未实施。被葛文耀寄予厚望的企业改制,也未给其时尚产业梦找到出口,反而因在这一问题上与大股东平安信托的分歧,最终导致葛文耀离开家化。
不过,即便在离开家化后,葛文耀也没有放弃这一计划。在就任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一职后,葛文耀似乎找到了一条更开阔的路。
“梦想断了,有些不甘心,既然自己还能做事情,那就重新开始,把时尚品牌的路继续走下去。”
不同于一般的奢侈品牌,葛文耀将高定上海定位于高端精品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线上,通过高定上海电子商务平台,为合作品牌实现品牌及产品展示、互动和交易;在线下,通过开设体验店、会员俱乐部跨界高端会员活动及高定周等精准宣传平台,打开市场格局。
“高定上海将集结中国最顶尖的手工技艺,目前大概有三四十家,用市场化的手段将其推向市场,打造独特的奢侈品品牌。”葛文耀认为,这像是O2O的运营模式,提供个性定制的“高端唯品会”。
手工技艺拥趸
环顾葛文耀的办公室,浓郁的艺术气息占据了每个角落,字画、古琴、茶海、香炉,踩着吱吱嘎嘎的木质楼梯和略显幽暗的狭小走廊,对于传统文化的拥趸来说,这里是一个天堂。
在采访中,葛文耀最爱讲的是传统手工技艺,最爱跟大家“显摆”的是他那块绘有“龙形”图案的掐丝珐琅手表。
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中国本土精品制造业,特别是手工工艺,在诸多领域已经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晚清以来失传的手工技艺正在逐渐恢复,很多年轻人开始进入这些领域,热爱并钻研,出来的产品很快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葛文耀一直念念不忘的海鸥手表也出现在高定上海这一平台之上,其在接受采访时也一直对海鸥手表所代表的中国手工技艺赞赏有加,如数家珍。“那时候,我们去参观海鸥的时候,高管们一次就买了五十多个。”
对于葛文耀来说,海鸥手表仅是其执念中国时尚品牌的一个缩影。在谈及上述国内手工艺品牌时,葛文耀如数家珍,“这些品牌有着最好的技艺,而我擅长品牌定位、营销,组织架构,我们合作将能更好地推动品牌发展。”
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在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热衷背后,是那份对传统文化和中国品牌的情怀。
梵谷漆器钱鸿芳告诉记者,她被葛文耀感动的就是葛的那份情怀。“他曾经对我说,我们的产品有七千年的历史和工艺,这个文化是不可磨灭的,不需要我们多讲,产品会说话、历史会说话、文化会说话。”真情之下,令人动容。
包括钱鸿芳在内,很多品牌负责人表示,他们大多是设计师出身,与葛文耀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推广、组织方面的经验及辅助,还可以获取一些小企业难以企及的政府资源。而不同品类、不同行业的高定品牌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抱团,也可以给彼此进行资源互补。
“瓷器、漆器、服装,这些中国传统技艺正在复兴,十年前我在日本买漆器,在欧洲买瓷器,尽管瓷器叫‘china’,但中国瓷器多年以来一直落后于日本、欧洲,现在,我们有了汉光瓷,从质量上已经全面超过欧洲。”
责任编辑 (顾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