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赐福地

来源: 乐居昆山 发布时间:2015-10-30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在长三角高度现代化城市群中,有这样一块难得的生态保留地:纵横交错的河流构筑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农家风情,聚福桥、永清桥、万寿桥、天福庵“三桥一庵”构成了天福村一道独特的历史风景画卷,众多野生动植物在这里栖息、繁衍……

通过天福国家级湿地保护片区生态环境保育及提升工程,我市将天福打造成了一座具有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农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意义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赐福地。

湿地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

湿地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而野生鸟类种群的数量和活跃度也是区域生态环境指标的晴雨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太湖流域吴淞江水系,河网密布,湿地类型十分丰富,包括人工恢复的小型湖泊湿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河流湿地、充满野趣的沼泽湿地和由永久性水稻田、鱼塘构成的人工湿地等四大类型。

在天福生态湿地的恢复过程中,通过底泥疏浚、水系整理、构建循环水处理系统、推进湿地植被的修复等方法,自然湿地率有了较大提高。“我们还根据不同水鸟生活习性营造栖息地,为鸟类提供一定空间。”天福工作人员表示,水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后,也提高了动植物生存的环境,增加了湿地生物多样性。

目前,湿地公园内动植物品种十分丰富,包括苏铁、水杉、红豆杉等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隼、普通鵟、华南兔、黄鼬、白鹭、大杜鹃、中华大蟾蜍、刺猬等30余种动物为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

小桥流水与现代化陆地交通交融荟萃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南水乡,纵横交错的河流构筑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农家风情,园内聚福桥、永清桥、万寿桥、天福庵等“三桥一庵”构成了天福村一道独特的历史风景画卷。如果没有穿过沿沪大道,没有听见高铁驶过的声音,仅仅就看看公园,也许看不出天福湿地公园与其他湿地公园的区别。

京沪高铁、沪宁铁路、沿沪大道和正在建设的沪通铁路,将8平方公里的天福湿地公园分割成了井字形,在这样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破碎区域建设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其难度可想而知。“天福湿地公园特别针对生物迁徙的廊道做了设计。”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沪通铁路隔断了保育区和其他功能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清除工程区内的植物,建成后土地裸露,动物迁移缺少庇护。所以公园建议在铁路高架下恢复低矮灌木林,既不影响铁路安全,又可以构建生物廊道,为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迁移提供迁徙通道。

目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内仍保留着天福庵火车站原址,该站曾经是铁路进入江苏的第一站,直到1996年,随着铁路大提速,天福庵火车站才被撤销。延绵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珍贵的文化遗存造就了江苏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科学监测提升生态效益

天福管理处的二楼有个标本室,收集着近500种植物标本,这些都来自湿地公园。“我们对整个区域的各项环境要素都进行水、土壤、病虫害、野生动植物、气象等方面的全面监测,通过数据的不断累积,可以形成对比,进行研究。”据介绍,公园设立了科研监测中心,并在园内重要节点设置湿地管理点,直接隶属于江苏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经常开展湿地动植物群落动态、湿地水环境和地下水动态、大气环境质量以及土壤与底泥的研究监测,建立生物资源数据库。

目前,公园专类植物园占地面积1200亩,以花桥乡土物种的收集和保存以及科普宣教为主要任务,并以“节地、节水、节能、节财”为原则,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截至目前园内共有植物品种共计3门126科320属470余种。

结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特点,区内共设四处生态宣教基地,包括天福民俗展示馆、水生植物展示区、生态宣教中心、百草园宣教区以及桥苑专类植物园。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将通过湿地植被恢复和水资源调控,间接取得农田庇护效益、林木的储备效益、涵养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