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向昨日的传统告别,向今日的规范迈进”的醒目条幅,日前,悬挂于十堰市恒融实业有限公司车间里,这既是该公司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这家以汽车燃油箱生产、电动车整车装配为主导的新型企业,前身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市玻璃啤酒瓶厂,通过转型发展,目前跻身十堰“百强企业”之列。
这是十堰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近年来,十堰关停转产56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减少税收22亿元。丹江口水库由蓄水发电转为调水,每年直接减少财政收入8.29亿元;每年配套支出15亿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2014年,十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8亿元,同比增长9.5%;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5%……
同时,生态环境稳中趋好: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去年十堰环保目标考核居湖北省第一……
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十堰是个以汽车产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
市经信委副主任陈瑛介绍,在市政府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和“整车专用化”战略的指引下,十堰突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支持东风商用车公司打造世界卡车第一“绿色”品牌,突破性发展地方专用车产业和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推进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
今年8月20日,市政府出台《十堰市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纯电动商用车产销量要达到2.5万辆,产值达到60亿元。
这将增强十堰汽车工业整体竞争力,标志着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将升级为十堰发展战略重点。
在位于十堰工业新区汽车工业园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动力总成新工厂,东风商用车发动机厂副厂长张鹏荣介绍,新工厂所有高耗能设备都采用计算机联网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生产的新型号发动机能达到欧Ⅴ的排放标准。陈瑛自豪地说:“2014年,十堰市生产的国Ⅳ卡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8%,居全国第一。”
汽车产业离不开电镀行业。“十堰的电镀企业规模都很小,没有治污设施,又因是山城,分散在众多山沟中,严重污染环境,一直是环保部门整治的重点难点。”张湾区环保分局副局长翁明洋说。
今年3月,十堰市首个电镀工业园建成,30多家电镀企业入园,开启了全市电镀废水统一治理新局面。电镀工业园负责人黄登中表示,园区集中治污有效保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的安全,全面提升了十堰市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的水平。
生态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村民朱德有投资60万元,把自家房屋改造成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风格,开办农家乐。他信心满满地说:“两到三年就能收回投资。”
这自信来源于十堰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2014年,旅游业总收入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提高到18.7%,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提升到37%,旅游业成为十堰第二大支柱产业。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郧阳区适宜木瓜生长。目前,郧阳区木瓜基地面积达30万亩,年产鲜木瓜3万吨左右,年产值达3000万元。
去年底,十堰农商银行与郧阳区签订发展木瓜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6年累计提供信贷资金30亿元,争取实现郧阳区木瓜产业价值200亿元。
在丹江口市,润京水业公司办公室主任周光霞带领笔者参观了企业生产饮用水自动流水线。据了解,这家公司前身是以生产黄磷、化工等产品为主的企业,企业关停后转型做水文章。
近年来,丹江口市大力发展饮料、啤酒等水资源产业。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水”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
郧阳区的木瓜基地、丹江口市的“水”产业,均是十堰大力推进“一县一品”基地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如今,郧西县的马头山羊、竹山县的核桃、竹溪县的茶叶等都已成为各县市区的主导产业。十堰“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基地超过500万亩,拥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标志品牌210多个,占湖北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标志品牌总量的1/3,产业综合效益达350亿元。
近年来,十堰积极开展适应性、竞争性和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25%提高到48%;生态绿色产业面积已占农业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狠抓环保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黄姜产业曾是十堰的“黄金产业”,十堰的网箱养殖也曾红极一时。为了南水北调,黄姜加工企业被关闭,网箱养殖也被取缔。
对此,副市长沈学强解释说,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发展理念,“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推进十堰绿色发展。
“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委书记周霁担任第一主任,市长张维国担任主任,还有6个市委常委担任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副主任,党政同责齐抓环保工作。”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说。
十堰还进一步明确了54个环委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环境质量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
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把手”连续3年带领市四大家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市环保局现场办公,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落实。
2014年6月,十堰在全省率先出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此外,十堰综合目标考核中生态环保指标权重近年来大幅提高,由原来的5项(5分)增加为9项(Ⅰ类23分,Ⅱ类25分,Ⅲ类28分)。
近几年来,京津冀等地大批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物流等产业聚集十堰,促使十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0多家。目前,全市单位GDP能耗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等指标下降率均居湖北省第一,工业利润增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