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迎来新契机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10-31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在中韩自贸协定业已签署、中日韩三国恢复领导人会议等新形势下,中日韩自贸区设建设迎来了新契机。

专家认为,中日韩三国将发挥各自优势,致力于推进三边自贸协定的签署。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也将进一步释放三国经济活力,推动地区经济融合,造福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三边自贸区意义重大 】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十一”黄金周期间,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让日本国内的购物商场和零售店热闹非凡,营业额开创新高。此前令人担忧的中国经济减速似乎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9月,外国游客在日本共消费82亿美元,而中国大陆游客的花费就高达38亿美元。中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1178美元,大约是外国游客的两倍。

中国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日益强大的购买力让日本的零售商眉开眼笑,这是两国经贸往来密切的一个缩影。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和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3075亿美元和2354亿美元。

三国自贸区一旦建立,将会极大地拓展三边及双边贸易和投资,建立一个全面的组织机构,确保一系列多边合作逐步形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认为,三国的经济结构虽有差异,但各有优势,这为互利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自贸区带来的福祉远不止于此。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员李凤杰认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不仅会带来更为紧密的经贸合作,也将开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谈判面临多重阻力】

自2012年11月开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来,尽管政治阴云密布,三国代表仍旧坚持进行了八轮谈判,第九轮会谈计划在今年12月举行。

然而,自贸区谈判进程相当缓慢,中日韩三国代表在关税削减幅度和产品覆盖范围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

“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他们都需要严格保护本国弱势产业,扩大强势产业在对方市场的占有率,所以谈判比较复杂。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杨希雨说。

韩国专家李凤杰则指出,相比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谈判进展的主要障碍。

“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长期困扰中日韩三国关系,制约了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于潇表示。

尽管存在诸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阻碍,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家们仍期待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多边经贸往来。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中日韩自贸谈判成为客商口中的热词。

同样在9月,日本和韩国企业还踊跃参与了首届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据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的报道,博览会开幕吸引了332家日韩企业,占到了总参展企业数目的57.3%。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杨厚兰表示,中日韩三国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三国企业界对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诉求越来越高,普遍期待早日达成。

【抓住来之不易新契机】

今年3月,中断了三年之久的中日韩外长会议终于重启。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三国外长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成为恢复三方合作机制的开端。三国外长也承诺将加速三国自贸区谈判,这也体现了良好的政治氛围能推进谈判进程。

此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韩自贸协定于今年6月终于尘埃落定,这也将加速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

瑞穗综合研究所的专家菅原淳一表示,日本与中国、韩国建立自贸区是当务之急。中韩自贸协定已经签署,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没有与中国和韩国签署自贸协定,将使他们在与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告诉新华国际客户端记者,日本经济去年出现了相对不利的局面,但未来预期并不悲观,其中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将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5亿人口的自由市场。英国《金融时报》预测,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立,将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9%,日本提高0.5%,韩国提高3.1%。

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签署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好外,也将会进一步改善三国的政治关系,深化地区政治互信。

正如王毅部长所说,三国之间的高层会议来之不易。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中日韩三国应当抓住契机,借鉴中韩自贸区建立的经验,通过协商对话妥善处理分歧,尽早建立这一区域经济合作新典范。(记者许可、熊茂伶,编辑杜静、乔继红,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