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10月30日,赫山区金银山街道粟公港社区主任莫毅澜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年近九旬的五保户赵雪芬家里。赵大妈是莫毅澜“一对一”定点帮扶的对象,最近风湿痛又犯了。莫毅澜闻讯上门为老人送来止痛膏。同一天中午,志愿者李强接到社区电话后,携带理发工具上门为特困老人熊占芬理发,足足忙乎了一个小时,社区时间银行记录下他参与这次公益服务的时间。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开设时间银行,这是该社区创新“居家养老”模式的一次新尝试。
粟公港社区拥有居民2713户9286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44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2%。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调查时发现许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深居简出,很少与外界接触,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妄想等心理问题。针对老年居民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最近几年,社区不断创新居家养老举措。早在2012年初,社区派专人学习外省居家养老试点经验,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明确5家义务助老企业和4支志愿者服务队,相继开展日托照料、代购代买、配餐送医、家庭保洁等多方位义务服务。通过摸底调查,社区对28名生活困难、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居民加大经济资助力度,将他们全部纳入低保。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时上门照看老人。其中7名社区工作人员分别承担了照料7名年迈的特困居民。社区副主任 李翠兰负责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居民刘新陵,她不嫌脏不怕累,侍奉老人如同亲人。
老年人不仅需要日间正常的托老服务,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交友等各类服务,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时间银行”顺势而生。其操作方式很简单,即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的个人户头,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今年8月初,社区开设时间银行伊始,响应者云集,短短几天就召集了30名志愿者。随着时间推移,志愿者队伍在不断扩大。社区特地添置电脑、“时间银行”专柜,将200多名志愿者从事上门探访等义务服务的时间录入电脑,储存在志愿者个人户头。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提供的服务往往很有针对性。譬如,在巷口开理发店的会定期上门为特困老人免费理发;在街角开饭店的,会定时为生病卧床的老人上门送餐;开家政服务店的,会每周末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街坊居民对志愿者的服务赞不绝口,认为他们的服务很专业。志愿者对自己的付出心甘情愿,他们有句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要让老年居民生活得更加舒心如意,还得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社区主任莫毅澜寥寥数语道出了社区在居家养老工作上的决心,她说,路子走对了,关键在于坚持,在于不断完善服务模式。今年10月,社区被定位“省级居家养老示范点”,街坊居民奔走相告。荣誉、口碑,这些都是社区在居家养老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