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倒计时催策重点民生工程(2)

来源: 湛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04

    争分夺秒埋头苦干凝聚民心决心信心

    豪情易发,劬劳难持。

    孔圣山旅游区项目总规划面积2900多亩,首期工程近1300亩。景区用地原为西溪河西岸沟壑环绕的湿地,要在此筹建规模列国内前四的文庙、仿古镇街建筑群、世界文化产业园、水体游乐区、森林休闲区等八大休闲旅游区域,殊为不易。除筹措资金之艰,所涉征迁,不乏“硬骨头”。

    但在艰苦的前期筹建工作中,“硬骨头”被一一“啃”下。

    该项目地块所在的遂城镇桥头村七旬老村长陈光永,在工程开始前,曾怒拆项目指挥部所设的宣传牌。现在,他反而极力支持该项目,不但表示把村里过去分配其10亩土地的使用权捐出,征地补偿分文不收;而且经常携带自种果薯,到项目指挥部慰问干事的党员干部。

    10月28日,陈光永向记者解释,他为何来了个态度“180度大转弯”:“孔圣山旅游区复建我们遂溪有上千年历史的学宫(即孔庙),我们这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真的很想看到以前读书氛围浓厚的遂溪学宫能在村边重现。但我们又非常痛恨只说不干、拖拖拉拉的做派!”陈光永表示,上世纪60年代,就曾看到城里的干部到近郊的这片湿地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先是支农,后来又说要改造遂溪的“龙须沟”,把这里建成花果飘香的大公园。从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多次传出消息:把其改造成大公园,与相邻的遂城中学(现县二中)、遂溪人民公园连成大片景区,也来过人测量,但经历了28年,还是只见“打雷不下雨。”

    为此,陈光永一度认定政府“没本事”建这个公园——“既然建不了,还装模作样来丈量、挂标语干什么”,他一气之下,把宣传牌拆了!

    两个月后,当10多辆轰鸣的重机械作业车驶进这片湿地,很快推出长8公里的宽敞景区路基时,感到“这次可能有戏”的陈光永,看到干部起早摸黑,肤色晒得比村民还黑,甚至有人中暑后打完吊针又上阵,就坐不住了。在陈光永的带动下,不少村民都自发支持孔圣山项目建设,从情绪抵触者转为同心协力者。

    当初,为妥善化解在征迁中遇到的矛盾而设立的孔圣山旅游区巡回法庭,如今却成了村民与指挥部工作人员“把酒话桑麻”的场所。

    巡回法庭旁,是指挥部领导的临时宿舍。常串门的陈光永对临时宿舍门前摆着的三双沾满泥浆的长筒雨鞋记忆尤深——“最早是一双,后来变两双,最后是三双,后来我才知道指挥部领导天天都在景区的泥地里踏,在指挥部里睡,连周六周日也都没回家,我看三双也不一定够换!”陈光永说。

    这三双泥雨鞋,印证着遂溪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县委书记钟力、县长余庆创经常在白天处理完公务后,晚上再到指挥部查看孔圣山项目的相关设计规划图纸和文件,思考着孔圣山的建设。夜深人静之际,钟力书记还在指挥部临时宿舍,通过窗台透出的缝隙,默默看着这一群为圆全县人民共同心愿,白天干完晚上挑灯再干、没有星期天和法定节假日、被村民称为“白加黑”和“无(劳动)法无(星期)天”的党员干部,钟书记感慨万千——正是他们的忘我工作,县各职能部门和遂城镇等有关单位争分夺秒、共同配合,这种舍我其谁、奋勇拼博的精神——就是遂溪县委、县政府为这个重点民心工程设倒计时的底气与信心!遂溪百万人民的“大公园梦”将不再是梦!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