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甘肃:中国中医药发展复兴的希望

来源: 百灵网环保频道 发布时间:2015-11-11

     百灵网环保频道/王寿臣

  中医能否治病,争论了整整一个世纪,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用他的改革实践证明,中医不仅能治病治好病,还能治疑难病。

  刘维忠自2008年就任甘肃省卫生厅厅长以来,排除万难,身体力行,推行中医。他正在为建设一条具有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道路而努力。

 中医治病简便廉,疗效非凡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泥石流。泥石流波及面积达1.9平方公里,死亡人数1400多人,失踪近300人。当时,从泥石流掩埋中救出700人,剩下1000人因为气温高无法再挖。灾害事发第四天,受伤者和部分解放军战士皮肤开始溃烂。总书记给省委书记打电话说,舟曲的第一任务是防疫。当务之急是治疗皮肤溃烂,怎么治疗?甘肃一位老中医给刘厅长发了一个两味药的方子:苍术和黄柏。他立刻从其他地区调进了5吨药材,用12个大铁锅熬药。一个人一个纸杯子,盛满药水用棉签抹在溃烂的皮肤上,然后,再撒上滑石粉。过了四天,所有患有皮肤病的老百姓和解放军战士全部被治愈。泥石流灾害之后,很多人患上了抑郁症,刘厅长给他认识的全国各地老中医发信,寻求治疗方法。北京一个老中医说,不需要药,用黄花菜熬汤喝就行了。随后,他从庆阳市调了2吨黄花菜,仍然用12个大铁锅熬汤,让全城的人喝黄花菜汤。喝到第七天,奇迹出现了,全城患有抑郁症的人全都治好了。

  青海玉树地震后,甘肃省收接了340名患者,刘厅长要求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再次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中5个出现先兆流产孕妇,都是用中医的方法保胎成功。一个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妇女,股骨骨折合并先兆流产,医生一开始决定给她做手术。但术前要先行引产,她听后哭得一塌糊涂。说自己自然流产已经有好几次,如果再流产这一辈子就没娃了,“我不要腿了,我要娃。”后来经70多岁的正骨专家宋贵杰大夫,给她使用牵引正骨夹板固定疗法,不仅腿保住了,胎儿也保住了。

  当初,各医院针对众多受地震伤害的患者,有些大夫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准备连夜给患者做手术。刘维忠得知以后,说不准做手术,要做必须院长签字。而且医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施行手术,手术指征是什么?一下子将准备大面积施行手术的治疗方式阻止了。如果不是刘厅长的过问,很可能,当天晚上就把所有患者都做了手术。后来,大多数患者采用夹板固定疗法治愈。

  如今,甘肃对骨折一类患者也很少做手术。现在经常听到外科医生谈论说,昨天张三做了几台手术,今天李四做了几台手术。令人费解的是,现在有些大夫为什么做手术的积极性那么高?

  中医药养生保健备受农民欢迎

  让农民接受中医,享受中医带来的好处,这是刘维忠一直以来的心愿。

  身为卫生厅长,刘维忠亲自编写了《中国食疗与养生》小册子,发放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他不但为甘肃,也在向全国推广中医药。截至目前,他的微博有将近300万粉丝,每天发微博传授中医药知识、通报中医药发展动态成了他做厅长之外的必修课,有时大清早,有时深夜,都能看到他刚发的微博。

  目前,黄芪乌梅汤降血糖、芹菜降血压、洋姜粉菊粉降血脂减肥自行预防疗法,在甘肃农村已经全面推开。他自信地说,预计三五年后甘肃的脑中风、心血管病肯定会大大减少,因为血脂降下来了。

  他组织专家建了50多面健康文化墙,实行“一病一墙”,比如高血压一面墙,糖尿病一面墙,关节炎一面墙,感冒一面墙等等。因为有的村先建了,有的村后建,有的村还没建,农民们便互相到各个村抄写方子。厅长对此感到很自豪:“火得了不得!”

  另外,他极力推荐民间流传千年的刮痧、拔罐、推拿、针灸等实用技术。从凤凰网采访他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很多医院都在使用刮痧、拔罐、推拿、针灸等传统疗法给患者治病,一些害怕“小病大治”“小病乱治”的患者在花钱不多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得到了治愈。

  省卫生厅计划在3年内,向甘肃省农村每一个家庭发放一个自我健康包,目前已经发放了30万个。

  为了让中医药更加深入人心,卫生厅还专门成立了宣传部门,负责宣传推广中医中药。

  降低乡村中医行医门槛,让中医普惠百姓

  直至今天,甘肃省的中医基础仍然是不错的,过去的乡村医生治病都是以开中药为主,后来才学了一些西医。老百姓对中西医结合疗法都能接受,尤其是对中医更加青睐。在农民眼里,一包草药,一次拔罐,一次针灸,都有可能不用往大医院跑,省下很多医药费。

  刘维忠在甘肃高调推广中医,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医治病的费用低。

  在国际上,中医难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医利益集团的严重阻挠。针对甘肃财政没有更多资金投入的现实,刘维忠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医的措施,有的直接触动了西医大夫,而引发不满。比如,中医职称考试要考一部分西医知识,西医考职称的时候考一部分中医知识,内容大概各占总分数的20%。不想,这一做法,招来了骂声,网上有几百人骂刘维忠是王八蛋,竟然敢和全国700万西医叫板。与此同时,有些外科大夫给领导告状,压力之下,刘维忠找省委书记和省长将情况作了说明。随后,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干预下,风波被平息。

  刘维忠的愿望很朴素,要求也不高。让西医学中医,不是让西医开方子,目的是让他们知道中医也能治病。如果有患者提出用中药治疗,只要西医说可以试试,这样西学中的愿望就实现了。

  刘维忠在给卫生部建议时说,乡村中医和协和医院大夫用同样的考题,农村中医能考上吗?而考试中心官员却这样回答:“医生又不是杀猪的,不一个水平能行吗?”他觉得这是胡说。如果让协和医院的大夫在甘肃能呆住吗?他认为,先应该保证有人看病,其次才是逐渐提高医疗水平。

  由于考试门槛的过高,假如每年有100个人参加考试,考过的大概只有20几个,80%的来年还要接着考,再考又得再交钱,于是,他们就骂卫生厅太黑了。其实,这不是卫生厅黑。刘维忠说,这些乡村医生常年给老百姓看病,特别受欢迎,我们为什么要卡住他们呢?对刘维忠的做法,卫生部陈竺部长还是非常支持的。

  目前,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和师承中医虽然胸怀医术,由于文化低的原因,仍然不能通过考试。

  刘维忠调整了政策,尝试在政策上为这些中医打开生存空间。甘肃省去年进行了尝试,组织了一次民间中医考试,有1000多人参加,通过了800人。今年发了通知,准备组织第二次考试,让他们拿到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就可以了。现在看来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遏制医疗事故,杜绝医生滥用药

  2008年上任伊始,刘维忠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上门告状的特别多,医疗事故特别多。一番思考之后,作出规定,凡乡以上的卫生院必须每月开一次医疗事故分析会,谁不落实就不记业绩,否则就对院长撤职,这一制度施行后,医疗事故减少了40%,告状的也减少了40%,从此之后,再也没人到卫生厅告状了。

  2008年以来,中国人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涨,甘肃省却逐年下降。据卫生厅统计,甘肃省住院费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看病费用大幅下降,做到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好病。

  出现这种新局面,得益于省卫生厅一系列的医改措施。其中,在推广中医的同时,大力治理过度医疗。卫生厅规定,凡乡以上的医院对每月药品使用量、抗生素使用量、自费药使用量,抗菌素使用比例,谁用了多少都要进行排队公示。这样,同样看了10个病人,用药量多少一下子就比较出来了。这个排队效果非常显著。肿瘤医院为此处罚了4名滥用药的医生。有一个副主任医师连续4个月全院抗生素使用量排队第一,最后把这位医生看过的所有病人的病历让专家进行了评估,评估过程中发现,没有一个患者是感染性疾病,医生却全部使用价格昂贵的抗生素。专家质问医生:用抗生素的指征是什么?人家没发烧、没感染,为什么用抗生素?结果医生自己都说不出来。专家告诉这位医生,不服可以申诉。

  自从处罚4位医生之后,肿瘤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从14000元降到了10000元。直接降了4000元。

  肿瘤医院那位滥开抗生素的医生,实际上就是为了拿回扣。针对回扣问题,2012年,甘肃省15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直接降低了医疗费用。

  呼吁财政,加大对中医的投入

  目前,甘肃的人均医疗费用不到全国的一半,比西藏还低。

  在医疗投入方面,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从中央到地方对中西医的投入比例相差悬殊。2014年,甘肃省(国家和省里)的医疗投资是74亿,其中70多亿给了西医,中医不到4亿。刘维忠认为很不合理。他建议国家投资结构要进行调整,加大总量,在总量的情况下实行“三个1/3”:预防、中医、西医各占1/3。

  2009年,甘肃省调整了医院中西医床位的补贴比例,这也是县级医院获得财政补贴的主要方式。西医一个床位15200元,中医是22800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拿出7000万做奖励,对医院中医做得好的给予奖励。甘肃省1-3级医院如果中医发展不起来,则实行一票否决。

  卫生厅规定,患者吃中药100%报销。为鼓励中医开中药,村中医一般诊疗费3元,西医2元。由于中医治疗价格便宜,县级医院门诊患者由过去的100多人,增加到700-800人。诊疗价格低了,但门诊患者量增多了,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有的医院,因为患者的增加,只好另外租用诊疗场地。

  甘肃的医疗费报销比例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但甘肃的平均住院费是全国的一半。

  有人担心,100%报销以后,增加了开支怎么办?后来,通过在凉州试点,根本没问题,总费用不但没增加反而还节约了。原因在于,检查费少了,乱做手术的少了,住院的患者少了。

  中医试点以后,住院的人数下降了20%。为什么下降?因为住院费用最多,而门诊很少。

  目前,甘肃省有96.6的人参加了新农合。

  刘维忠说,因为甘肃是试点省,所以,他们在法律的范围内做了一些尝试。一些有效的中成药很难获得国家的批号,甘肃省医院院内制剂则相对宽松,由以往的只能用于本医院内部使用,扩大到甘肃省内医院通用。目前,有200多种医院的院内制剂已经可以在全省各医院内流通。

  面对中医衰落,业界一些人极力试图用西医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一位院长说,用西医的眼光看待中医中药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医疗的最终是疗效,没有疗效,标准再科学也没用,疗效就是硬道理。不管你用西医还是中医方法,你把患者病治好了,患者才佩服你。看了半天,花了很多钱,病没治好,患者反而会抱怨你、恨你。中医对很多病效果非常好,而且无副作用。“一直以来之所以不重视,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因为不挣钱。”

  在甘肃,民族中药也和中医中药享有同等的待遇。藏医院在甘肃省,因为医疗手法独具特色,省外的患者也纷纷前往治疗。

  记者问,为什么其他省不这样做?刘维忠回答说,甘肃是国家中医药局确定的中医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重点示范就得先突破,不突破就不会有国家政策的出台,没有政策的出台,法律上就不会有突破,法律不突破,中医就发展不起来。

  “把事情往大里干,让老百姓受益。能为不受重视的中医学做点事,就是好事。”刘维忠对甘肃未来的中医发展很自信。他说,将来退休了,老百姓说甘肃中医与这个人有点关系,就足了。

  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4月24日

  摘要: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

  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建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范和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

  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中医医院服务模式,鼓励县级中医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由国家、区域和基层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三个层次构成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

  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规范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针对部分基层常见病种,推广实施中药验方,规范中药饮片的使用和管理。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

  支持发展民族医特色专科。支持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上藏、蒙、维、傣、朝、壮、哈萨克等民族自治地方设置本民族医医院。规范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服务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

  加强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研发。

  完善政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

  (五)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办专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应当聘请中医药专业人员,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科学精神,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以中医药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依法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凤凰网采访视频整理)

(责任编辑:顾宝军)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