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新型农民念活“致富经”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5-11-21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记者  顾宝军  通讯员王步亮  武荣德 唐纪创 “我养殖的肉食牛都是从内蒙古选购的,现在每年能出栏700多头,收入100多万元。”说起养牛致富,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东常徐村农民徐兴辉信心十足。
 
  近年来,大码头镇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发放扶持就业小额贷款、新型农民学校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让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该镇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型农民已成为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
 
  该镇央四村农民徐庆华多年来一直从事食用菌种植,近几年他通过科研攻关实施了反季节林下食用菌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发展食用菌大棚20多个,年出售食用菌近3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50万元。最近,他又投资20余万元经营活体芽苗菜微工厂项目。据他介绍,芽苗菜生产项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利技术项目,该项目主要用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种子来培育可以放心食用的嫩芽和嫩苗。“活体芽苗菜生产项目投资小、产量高、回本快、零污染、市场空间大,是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这个项目试种成功后,我将带领想致富的农民朋友共同发展。”徐庆华兴致勃勃地说。
 
  针对本村农业机械多、分散经营效益低的状况,高岗村80后青年农民曹振龙成立了广饶县振龙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30多名农机手入社,仅大型农机就有20余台。他们还到青州、淄博等地承包大片庄稼的收割和耕播作业,实行一条龙服务,使农机合作社的收入逐年提高。去年10月份,曹振龙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本村农户土地540余亩,种植优质小麦和玉米,从播种、浇灌、施肥、收割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今年5月份,他投资117万元新上大型粮食烘干设备一台,在服务当地农民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增收渠道。“最近我已把从本地和外地收购的7000多吨玉米烘干后全部卖出,平均每吨能赚60多元。”曹振龙介绍说。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该镇已向390名创业农民发放东营市扶持就业小额贷款资金3226万元。
 
  进入10月份以来,山东省东营市大码头镇棉花交易市场热闹红火,每天交易量达200多万斤,交易价每市斤3.4元左右。图为浙江客户前来购买棉花。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