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11月最后一个完整交易周,三大王牌券商相继被查,券商净卖出限制取消,新股开闸在即,再加上融资类收益互换被叫停等几大利空叠加,导致昨天A股市场出现了泄洪般的下挫。全天沪指暴跌5.48%,创股灾以来最大跌幅,深证成指暴跌6.31%,创业板指也未能幸免,重挫6.48%。昨天下午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证实了已经叫停融资类收益互换。
□事件
三大王牌券商相继被查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11月27日上午,海通证券A股和H股突然停牌。其中,A股未进行交易即告停牌,H股则在开盘交易近六分钟后宣布停牌。截至香港市场停牌前,海通证券H股下跌3.8%,报13.70港元,创11月4日以来的低点。
令市场疑惑的是,A股和H股相继停牌,但海通证券却并未对停牌原因进行说明。而在没有公告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停牌在以往并不多见。
记者注意到,海通证券只是在H股发布一则简短公告表示,“以待本公司发布一则可能构成本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这一谜底直到昨天下午近5点才被揭开。海通证券盘后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山雨已来,一时之间,证券业风声鹤唳。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6日晚间,中信证券与国信证券也双双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市场消息显示,根据上海市委统一安排,近日上海市委第一至第十巡视组分别进驻14家市管国有企业和6家高校开展专项巡视。其中,第六巡视组巡视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而就在11月23日,国泰君安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阎峰自11月18日起失联。
□市场
券商股几近全线跌停
内地三大王牌券商一夜之间相继陷入调查风波,也引发了一场股指的海啸行情。
市场方面,本周五沪深两市纷纷低开。开盘后主力资金疯狂砸盘,券商等金融品种以及近期的热门板块集体遭遇滑铁卢,带动股指快速下行。沪指连续跌破3600、3500关口,盘中最低见3412点。
截至尾盘,沪指跌5.48%,下跌199.25点,报3436.30点,创8月24日以来最大跌幅(当天跌幅8.49%);深成指跌6.31%,跌805.80点,报11961.70点;创业板跌6.48%,跌183.65点,报2649.55点。
25只券商股几近全线跌停。事件的三大主角除了海通证券被临时停牌外,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均跌停。此外,方正证券、华泰证券、东吴证券、兴业证券、东兴证券、招商证券、太平洋、西南证券、国金证券、国投安信、西部证券、山西证券、长江证券、国海证券、国元证券、锦龙股份、申万宏源也悉数封上跌停板。
其余几只券商股也遭遇暴跌,东北证券跌6.99%,广发证券跌9.79%,国泰君安跌7.99%。
□探因
多个利空齐聚砸盘
市场消息显示,11月24日午后,网络上出现的一则关于证监会向各监管局发布的《关于取消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每天净买入要求的通知》,曾经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券商自营盘首现松动。随后在11月26日,市场又再次传出,证监会叫停融资类收益互换,对杠杆加以收紧。
天治品质优选基金经理曾海表示,影响市场的利空因素有很多。
从资金面来看,近日市场相继曝出,监管层提高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券商自营交易松绑,每日净买入要求取消;券商融资类收益互换被叫停;IPO重启,首批10家公司下周开始进入缴款程序。
此外,中信、国信、海通等国内大型券商悉数被证监会调查也对市场构成了心理层面的影响。
曾海表示,以上几方面因素均对市场的资金面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新股缴款对市场的影响最大。预计首批10家新股冻结资金总量1.5万亿~2万亿元,旧规则下的剩余18家IPO公司预计冻结资金总额约2万亿~2.5万亿元。由于12月份有28家新股发行,预计对市场的资金面会造成持续性影响。
□证监会回应
出于风险考虑叫停收益互换
针对本周传出的融资类收益互换叫停等消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昨天回应称,在近几年的创新发展中,为适应客户风险管理的需求,证券公司探索开展了场外衍生品业务。但实践中,部分证券公司利用收益互换业务向客户融资买卖证券,实际演变为一种配资行为,偏离了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本愿。
因此,出于对市场整体风险的考虑,为规范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根据有关自律管理规则,要求证券公司不得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向客户融出资金,供客户进行证券交易。其他满足客户风险管理等合理需求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仍可正常开展。证券公司应当通过规范的融资融券业务为客户提供融资买入证券的服务。
此外,张晓军也证实,证监会近日确实下发了《关于取消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每天净买入要求的通知》文件。
□分析
任何利空都会打破平衡
针对管理层的连续出手,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表示,证监会出手全面叫停融资类收益互换,规模不到2000亿,但对市场心理层面影响较大,是否会继续收紧资金面,短期难以预料。
就目前的存量行情,创业板换手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任何利空都可能打破市场的平衡。
保持杠杆在合理水平
汇丰晋信认为,监管层整顿场外衍生品业务意在完善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防范由杠杆资金加速进一步带来的风险重现。其本质是将杠杆保持在合理水平,而非限制或禁止。
截至10月底,互换业务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1217.29亿元,10月新增规模222.5亿元。即便假设互换业务的总规模全部用于融资收益互换,也无法与两融余额高峰时的2.7万亿以及之前数千亿的场外杠杆资金的规模相比,因此对市场影响程度有限。
□政策聚焦
发行审核 权力运行意见发布
为在发行审核权力运行过程中有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要求,更好地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证监会昨天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
《意见》内容包括:首先,贯彻简政放权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工作要求,针对现行发行条件过多过宽问题,研究取消《证券法》明确规定之外的首发和再融资发行条件,调整为通过信息披露方式落实监管要求,压缩审核权力项目和内容,从源头上减少寻租空间。
此外,针对市场反映的审核标准不透明、不同审核人员把握的审核标准不一致问题,对过往的审核标准和典型案例及时归纳整理,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成熟一项公布一项,以切实提高审核标准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防止出现“同事不同办”问题。
针对市场反映的审核进度不透明问题,《意见》建立限时办理和督办制度,对各审核环节提出明确时限要求,在正常审核状态下(因政策原因停发或调整的除外),从受理到召开反馈会不超过45天,从发行人落实完毕反馈意见到召开初审会不超过20天,从发出发审会告知函到召开发审会不超过10天。
对发行审核中遇到的复杂疑难和重大无先例问题,明确提请专题会议决策的程序要求,有效杜绝个人因素对问题定性和审核进程的影响。
研究注册制改革配套措施
对于市场关注的注册制改革的进展,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昨天表示,目前,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开展。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正在组织研究与注册制相关的配套规章和规则。
张晓军强调,注册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各负其责的体系,保护投资,便利融资,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和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确保市场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