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改革举实措 普惠保健康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5-12-09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2015年,是我市卫生计生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是卫生计生两大民生系统融合后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站在新起点,健康服务迎来新挑战,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形成1+1>2的工作格局;这一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软硬实力”优化增强、惠民工程成效凸显……12月1日,省卫计委考核组督查卫生计生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我市卫生计生工作。

基础设施   “硬实力”不断完善,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医疗需求也在“加码”,由原来的纯医疗型向医疗保健型发展,由维持生命、延长寿命向提高生命质量转变,对医院的环境、条件、设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建和规划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总量达60万平方米,投资总量约58亿元。

今年以来,市一院医辅楼、市老年医院投入使用,西部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开工奠基,东部医疗中心(市一院新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市三院病房大楼、市康复医院二期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家。初步构建了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科医院为特色,社会办医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和门类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实现了服务体系从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的华丽转型。

人才队伍   “软实力”不断加强,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市卫计委率先启动公立医院备案制管理人员招聘,引进各类卫生人才316名。在科研创新上不断攀新高:新增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苏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新增国家级横向合作课题研究优异奖1项,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昆山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项,昆山市“双杯奖”20项;新增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1个,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3个;发表SCI论文突破50篇,创历史新高。在对外合作方面不断增加活力:市一院和市中医医院分别与上海中山医院、苏大附一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市三院与苏大联合举办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班正式开班,与上海市一院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市四院与上海龙华医院合作管理常态化,与省军总合作护理优化项目正式落地,并联合安徽中医药学院举办“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班;市六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社区实践基地。此外,市卫计系统先后承办(举办)各类学术活动51次,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苏州市级21项、昆山市级26项。

在今年的公立医院改革中,各家医院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变“以药补医”为“以技养医”,把“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建立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运行机制,扎实改善医疗服务”作为新常态。

优化资源  加快推进智慧医疗,赢得百姓好口碑

今年以来,市卫计委智慧卫生工程快速推进。依托市卫计委门户网站,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已有近2万人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平台注册,截至10月底,门诊预约人数已达27万人次。“银医一卡通”项目建设也加快推进,年底前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将全部实现自助挂号缴费和“先诊疗、后付费”,区域影像心电和医学专家远程会诊中心顺利投入运行。市卫计委加快推进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体系,建成一批多领域、跨学科的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大大方便就诊患者。

不久前,家住周市镇新镇街道中乐社区的吴阿姨在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拍了胸片,10分钟后,中医院读片中心专家出具了影像诊断报告,“市级专家给了治疗建议,真是太方便了。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也很好,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又好,我就决定在这里安心治疗了。”分级诊疗以及远程心电影像中心和远程专家会诊中心等的建立,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公共卫生  强化管理、提质增效,服务百姓健康接地气

市卫计委今年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311工程”,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了妇儿保门诊,建成全科医生工作室264家,高质量完成4项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在苏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蝉联第一。同时,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公共卫生的健康环境更趋优化,目前我市已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城市卫生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此外,市卫计委委托第三方对市区54家重点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进行环境卫生及控烟工作暗访测评,新增无烟单位26家;以“健康e站”为载体,倾力打造健康教育升级版,居民健康素养指数提高到22.21%。

如今,公共卫生服务更趋均等,疾病防控也更加有力有序。今年以来,卫计部门进一步强化人感染H7N9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全市传染病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建成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小组128个,规范应急处置精神疾病患者150人次,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得到提质增效。

延伸阅读

今年9月底下发的《昆山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积极实施智慧健康战略等七个方面着手实施,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具有我市特点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到2020年,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建立。

为了加大惠民力度,提升市民获得感,市卫计委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实施民生响应工程。准确把脉群众呼声,将群众最为关注的健康问题作为为民服务的突破点,如怎样通过三级预防减少慢病和肿瘤的发生,怎样利用精准医疗的手段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怎样利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检测水、空气、食品的安全等等,不断提高卫生计生服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二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工程。深入实施三到位、三优良、一满意、一突出的“3311工程”,通过示范建设,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发挥服务示范、管理示范与发展示范作用,推动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深化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价研究,科学评估基公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着力解决目前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破三级预防各个环节壁垒,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谋划新思路。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工程。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完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信息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动态更新。深入推进“银医通”项目建设以及各类基于信息平台的服务监管系统,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