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文化俱乐部”构建新昆山人精神家园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5-12-14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2015年的民生工程、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得怎么样?一定是小伙伴们都关心的问题。本网今起推出“2015,昆山民生关键词”栏目,追踪大家关心的民生工程、代表建议、委员提案进程和办理情况,欢迎小伙伴来围观。

【民生工程建设进展】目前,我市已建成“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18个,另有16个正在建设中,范围遍及11个区镇。

乐居昆山网讯 周一做瑜伽、周二看电影、周三打桌球、周四看书或上网、周五喝茶聊天,新昆山人朱爱香每天的业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而让她如此惬意的是其家门口的“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每天不同的娱乐活动在这里都能搞定。”朱爱香笑说,丰富的生活也让她在昆山更有归属感。

功能齐全,休闲娱乐不重复

日前,走进位于千灯少卿中路的“新昆山人俱乐部”,记者发现,这里有影视室、图书馆、健身房等,可谓功能齐全,让到这里的人休闲娱乐不重复。

一年前,安徽小伙陈超把家安在了千灯。刚来时,人生地不熟,生活相对枯燥。但自从家门口建了“新昆山人俱乐部”后,这里就成了他的精神乐园。“一有空我就过来,打球、看书、健身,还结识了很多朋友。”陈超告诉记者。“现在,和这里的邻居们相处得很融洽,昆山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陈超说。

据了解,目前,我市“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大都建在新昆山人居住、工作相对集中的群租楼、打工楼等便于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文化活动的地区。每个俱乐部都配备有文艺排练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影视放映室、健身房、教育培训室等功能性房间,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

建“俱乐部”,缓解“精神荒”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者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文化的缺失和精神的贫瘠。

曾有调查显示,看电视和睡觉是许多外来务工者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如何缓解“外来务工者精神荒”、使之以新昆山人的姿态融入昆山,成为我市社会管理的新课题。

为此,我市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办法》,明确2012-2015年各区镇每年新增1个“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并加大对各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情况进行督查,力争让新昆山人共享发展成果、参与文化生活。“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也成为我市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延伸,有效解决了新昆山人“八小时以外无处去”的问题。

政策倾斜,力争全覆盖

光有俱乐部还不够,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内涵。为了使“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这个“精神家园”有更丰富的内容,我市《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还明确,政府从资金和场地等方面都要给予支持,同时文化服务要向外来务工人员倾斜。

巴城的仁和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就定期邀请张家港评弹团为新老昆山人表演;千灯镇为建好“新老昆山人”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在打好“设施+活动”组合拳的基础上,还大力推进“家在昆山”品牌建设,积极推动各村、社区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乡规民约,组织开展志愿活动82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此外,还有些乡镇专门出台鼓励文艺创作专项扶持政策, 惠及对象包括新昆山人团体和个人。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政府的公益性惠民工程,“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要以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民生福祉为目标,吸纳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阵地活动,力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