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志愿者解王毛—— 甘当文明交通传播者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15

事迹提要

今年73岁的解王毛,是开发区青阳街道美华社区居民。他生活清贫,和老伴靠农保工资过日子,可他却自掏腰包购买电动三轮车、话筒、音箱等,三年半如一日坚持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义务维护交通秩序。今年,解王毛被选为“开发区好人”“昆山好人”。

12月9日早上8点,天气寒冷,在樾河路与震川路交叉口,行人又听到了那熟悉而温馨的提醒:“现在是交通高峰时段,请大家不要闯红灯”“希望大家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站在冷风口的解王毛,时刻观察着通行情况,并用话筒时时提醒路人注意安全。

这一干就是三年半。“早上从7点到8点半,晚上从4点到5点半,每天两次,除了双休日、下大雨,每天都在路上。”解王毛说。

大约在2012年6月,青阳路改造,一次偶然,解王毛经过白墅路路口时看到,车辆堵得很长,行人闯红灯现象普遍。第二天,他便买了两个哨子,选择在交通最繁忙的时段,上路指挥交通。“嘟、嘟、嘟……”的哨声时短时长、时高时低,提醒着路人有序通行。一个多小时下来,嘴巴几乎失去了知觉。后来,他换一种方式,自己花钱买了电动三轮车、音箱、话筒,将口令进行录制并放到路口滚动播放。“做到眼动、嘴动、手动,这样才最有效果。”解王毛笑着说。

三年半以来,附近的人都熟悉了这个长者的声音,看到他的身影,也会主动遵守交通规则。“他义务指挥交通,不拿政府一分钱,为的就是大家平平安安上下班、上下学。”一名路人告诉记者,他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都经过樾河路与震川路交叉口,看到解王毛在指挥,就对孩子说,“他是一名志愿者,在义务为行人服务。”孩子现场接受了一堂美德教育,每次都会大声喊“爷爷好”。

然而,解王毛也曾被人误解,甚至在劝导时被骂“神经病”“多管闲事”,但他并不计较。“他讲归他讲,我做归我做。我为了大家的出行安全,犯不着生气。”解王毛笑着对记者说。

指挥交通只是其志愿行动之一。“下雨天送过小孩上学,送过病人到医院,还为居民送过大米。”说着这些时,解王毛开心地笑了起来。随后,解王毛沉静片刻,又抬头对记者说,只要自己身体好、干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让公益的力量延续下去。

转眼时间已到8点半,早上的交通高峰即将过去,解王毛也开始收拾音箱、话筒、电动三轮车,准备回家。他说,回到家后要给音箱、电动三轮车充电,为下午的指挥做好准备。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