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镇江小“超市”薄利多销 葛村提前显“年味”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5-12-18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记者 顾宝军 通讯员 鞠永平 冷俊成 报道连日来,镇江市区通往大港的24路、通往姚桥的211路公交车出现少见的繁忙。沿线许多大爷、大妈专程挤公交车,有的甚至还转车去镇江新区丁岗镇葛村排队办“年货”。一家小“超市”薄利多销做大了生意,提前一个多月给千年古村带来浓浓的“年味”。
  记者昨天从这两路的公交车上看到,几乎每辆车都有三五成群的老人拎着大致相同的大包、小包,里面装着糯米粉和红豆、黑米、花生米之类的五谷杂粮和金针、木耳等南北干货,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生怕别人无意中将塑料袋碰破。而同车偶遇的熟人有的摇头,有的则心直口快:“你们真没得事做,为每斤省个三五毛钱,跑这么远的路,甚至还要排上个把小时的队,值得吗?”有老人固执地解释:“他家的糯米粉就是比别处的粘,而且四五十种商品价格都比大超市便宜10~20%。我就相信他家的东西,顺便来玩玩。”
  据了解,这些老人都持有老年乘车卡或优惠卡,利用免费乘车或优惠价乘车的便利,去葛村办“年货”的。这些老人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去葛村,他们说,不认识路没有关系,下车后问一声:“请问卖糯米粉的地方在哪里?”,葛村人都会热情的指点。并告诉你,他自己家吃的大米也是在这里买的,又便宜质量又好。
  记者在葛村了解情况时发现,这家“超市”并无招牌,屋子里面也未进行任何装修,是租用的一户人家自建的偏房,北面距解氏宗祠仅几十米远。拎着糯米粉等或拖着行李车穿行在葛村街头,或者等公交车的人群已成为葛村一景。
  记者注意到,“超市”里面经营的米、面粉、糯米粉等品种,大多外包装上标明是地产货。与一般粮食超市有所不同的是,在屋子的大门外,炒瓜子、花生的炒货机正沙沙的运转;屋子里一台榨油机也在嗡嗡的加工炒熟后的菜籽油,故而香气扑鼻。通过排队的人交谈,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一定比超市便宜。由于屋子里经常有四五十号人排队,据说高峰时在屋外排队的人还要多,环境卫生和安全也是一个亟待注意的问题。
  超市唐姓老板告诉记者,他是安徽人,在纪庄开粮店十多年,生意一直没这么好,刚搬来两个月。他说,现在一天可卖两三千斤糯米粉。但许多村民称,“肯定不止!你看一天光从镇江要下来多少人呀,还有姚桥、谏壁等别的地方来买别的东西的。一大早就排队,生意多红火啊。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