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大丰杨国美摘得“江苏摄影奖”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5-12-21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12月20日上午,70岁的大丰摄影家杨国美先生从南京捧回了首届“江苏摄影奖”,他是盐城唯一一名获奖者。据了解,该奖项是江苏摄影艺术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与中国摄影金像奖相衔接,每两年评选一次,此次共有符合条件的75人参评,通过规范、严格的评选程序,最终产生15名获奖者。

taoqf1512166_副本

《野溪雄姿》。 杨国美 摄

taoqf1512165_副本

《鹿王争霸》 杨国美 摄

曾为拍麋鹿被毒蜱咬伤

1986年初,大丰开始筹备麋鹿自然保护区,相关领导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时任副县长的杨国美。“那是全世界首家麋鹿自然保护区,当时大家对麋鹿都不熟悉,我想,有必要通过图片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珍稀物种。”杨国美说,当时的麋鹿自然保护区选址大丰滩涂,非常偏远,每次去,他都带着一台傻瓜相机,“就想让更多人知道,麋鹿到底长什么样。”他认为,这也是宣传大丰、宣传盐城的一个好途径。

拍麋鹿是件苦差事。和拍人物、拍风景不同,拍摄过程中会遇上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保护区,还是荒滩一片,车开不进去,很多时候只能坐着拖拉机,绕过大丰林场,再步行进去。夏天35℃以上的高温,拍麋鹿时要穿长袖长裤,领口袖口都要扎好,裤脚一定要塞到长靴里去,因为稍不留神毒蜱就会钻到衣服里。”毒蜱伤人,皮肤被叮咬后往往奇痒无比,而且没有可以舒缓症状的药物,一般要煎熬一两个月才能好转,杨国美就曾“领教”过毒蜱的厉害,被咬后双腿都长了红疙瘩,非常难受。此外,无处不在的蚂蚁、蚊虫,都给拍摄增加了难度。

“而且,麋鹿胆小,见人就跑。有时蹲点好久就要按下快门了,它突然跑了。”保护区沟河纵横,为了远远地追寻麋鹿,经常要绕过一条河、一道沟,需耗费很长时间。冬天下雪时,为了捕捉一个镜头,往往要忍受严寒,“冻得全身哆嗦是家常便饭。”

是责任,也是艺术追求

“再过十几天,就是我拍麋鹿整30年了。”杨国美说,30年来,春去夏来,从未间断。尤其是退休后的10年,因为空余时间多了,去保护区的次数也更多。他说,一开始拍麋鹿,是一份责任,后来逐渐变成一种艺术追求。

麋鹿又称“四不像”,面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它其实很美,一种独特的美。”杨国美说,从最初的傻瓜机到后来的单反、三脚架等一系列摄影器材的升级,拍摄手法上也开始有了更多艺术层面的追求。比如在太阳升起降落的时间节点拍摄麋鹿,利用光线,增强画面美感;利用慢门拍摄,即追随拍摄,展现麋鹿的奔跑姿态;虚化背景,更加突出麋鹿的轮廓线条等。

杨国美的麋鹿照声名远播,他让麋鹿走向世界。这些年来,他有200多幅摄影作品在英、美、法、德、希腊、瑞士等52个国家获奖项。他出过两本摄影集,2006年《中国麋鹿——杨国美摄影作品集》赠送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同年10月,安南亲自签名致函:“……对艺术有如此深的造诣,产生如此深远影响,对此表示赞赏。”

没念过中学,祖辈都是农民

“我没念过中学,更谈不上大学文凭,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二十出头就做大队书记,后来任乡镇党委书记,大丰副县长,县改市后任大丰市委常委、副市长。我还记得1986年初刚任副县长时,上级领导对我说,‘像你这样没有文凭而得到提拔的县领导,还真找不出第二个。”

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那还是个非常崇尚学历的年代。“但文凭不代表一切”,他说,文凭的缺失,并不影响自己对工作、对摄影的追求。“我一直从事和分管农业工作,祖辈都是农民,无论是工作还是摄影,都靠双腿跑。”杨国美认为,摄影无捷径,把镜头对准吾乡吾土,倾注真实的情感,才能拍出打动人、感染人的作品。“在艺术面前,勤奋是最重要的。”

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盐城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各项头衔荣誉若干。但他最看重的,是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农民的摄影师”。“农村是我们的根,我对故土有一种特殊情怀。麋鹿也是故土的象征,它的命运与祖国相连,是很神奇的物种。”他说,有生之年只要能走能动,就会一直拍下去,“麋鹿值得我付出”。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