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11月20日,省文明办副主任葛莱带领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检查组在滨海检查时,对该县实施文化预约工程、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推广;
11月13日,东坎镇文广中心负责人作为我市唯一的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在全省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和文化站长培训班上,就滨海“文化预约”惠民工程进行经验介绍;
……
今年以来,滨海县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推动全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目标任务,以文化利民、乐民、惠民为本,积极转变“文化惠民”理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造“文化预约”品牌,以群众“点单”、政府“配餐”的形式为群众提供演出、培训、讲座、展览等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广大群众亲近文化、体验文化、参与文化,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点单式配送惠及千家万户
“我们老百姓最喜欢看孝敬老人,能教育下一代孝顺上一辈的戏曲。”滨海县八巨镇65岁村民李红军拨通县文化预约服务热线后,该县文化预约工作人员立即根据李大爷的“订单”要求,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并将以送戏下乡的形式送到他们身边。这样的预约电话,每月要接到100多个,各类文化诉求200多条。
今年初,滨海县委、县政府发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化预约惠民服务”活动,着力构建县、镇(区)、村(社区)三级预约机制,搜集、汇总、回应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此,该县专门开通了文化预约服务热线,建立了“文化预约网”,发布文化资讯,列出项目“菜单”,接受群众点单预约,当预约节目满足一定的“点单量”,县里就会安排文化预约服务工作队,将这些“大餐”配送到百姓身边。
为保障“文化预约”惠民活动顺利开展,滨海县专门成立文化预约办公室,统筹公共文化资源,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保障免费开放工作常态运行。按照品牌化、精品化要求,定期组织文艺汇演、调演,培塑“打开心扉、唱响滨海”文化预约活动品牌,还为滨海春晚积累节目素材。以送文化、送艺术进镇区、周末剧场进社区活动为主题, 变单向“送”文化为双向“约”文化、多点“种”文化,增强文化惠民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转A7版)
截至目前,该县已接受城乡居民文化预约服务6万多人次,组织送戏下乡30场,送电影2610场,送图书22万元,各类辅导达90余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样化服务亲近群众零距离
今年以来,每逢县文化馆“百姓大讲堂”开放日,来参加器乐、舞蹈、书画等培训的爱好者络绎不绝。“县里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艺术学习平台,既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也陶冶艺术情操。”一位古筝练习者表示。据文化馆负责人介绍,百姓大讲堂开班以来,已为2万多名市民免费提供艺术培训。
一方面是渴望提高自己文艺素养的市民希望得到专家指点,一方面是文艺人才需要精心创作、普及文艺知识,在“文化预约”的互动中两者怎样兼容?记者采访中得知,滨海县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淮剧团举办的文化活动面向大众,推出了文艺演出、免费培训、专业辅导、系列讲座、公益展览、全民阅读、特色活动等7大服务项目,和零距离赏宝等三大特色主题活动,请市民和文化来一场美妙的约会。“文化预约”不仅培养市民主动亲近文化的习惯,也开发了公益性文化场馆中人才和资源的潜力。
此外,滨海县通过“文化预约”,全面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辅导预约式配送服务活动,先后推出书法、美术、舞蹈、器乐等10大项30余小项公益辅导类文化项目,为广大市民提供公益、均等、便捷的群众文化服务。同时立足城乡数十个群众文化辅导站,面向镇区、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弱势群体实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上门集中服务,满足广大市民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立体式构建利民文化服务体系
日前,滨海县东坎镇通过第三批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验收评审。在示范区创建期间,东坎镇不断完善文化工作机制,建起村级文化队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长效管理,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文化事业发展,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0场,日益满足群众“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文化需求。
在进一步推进“文化预约”过程中,滨海县不断健全文化设施网络,大力组织实施了以“培养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扶持一批农民业余剧团、建设一批文化信息网点、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申报一批文化名村”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工程,新建专业文化队伍178支,建立文化信息资源网点860多个,培育特色文化村镇28个。
为更好地推进“文化预约”,滨海县以利民为导向,不断完善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文化共享服务平台,着力构建覆盖各镇区的组织周密、项目齐全、内容充实、成效突出的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投入500多万元为全县295个行政村建成文化室;投入1460万元对镇区文化站进行达标建设,新建文化站7个,达标建设文化站8个,满足“农村10里文化圈”需求;率先建成滨海文化预约网络平台,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县范围内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