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鲜电商走到O2O转型元年2015年时,他们才发现橫亘在面前的品牌、市场、食材、资金、产品价格、网点布局、动态消费等诸多“成长的烦恼”都还没有完全解决。随着概念热情的消退和理性的回归,迎来了2016年,电商却依旧加大对未来的投入和市场的培育。那么,处在拐点的昆山生鲜电商,为何还能让创业者在资本寒冬下频频打出重拳,依旧看好市场的未来预期呢?
本报结合昆山商务局相关信息推出昆山生鲜电商未来发展潜力盘点,审视昆山生鲜电商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市场容量大,发展空间喜人
据昆山商务局资料显示,昆山本地百姓很难吃到本地菜。昆山的老百姓平时买到的菜约有80%是通过流通市场进入的外地菜,安全度和新鲜度不如本地菜。而本地蔬菜,尤其是基地产出的蔬菜能提供给昆山本地消费者的只占到20%左右,且在质量、安全度和价格上都优于外地菜。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昆山生鲜电商的创业者敢于发力,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市场前景。
第二,动态消费持续,市场不饱和
生鲜食品是刚性消费品,是动态持续消费、快速消耗的商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生鲜产品市场需求大,快进快出,相比其他行业,是一个动态不饱和的市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中产阶层的崛起,生鲜产品的消费力和消费需求也会水涨船高,市场增长的红利也会为其带来更多机遇。
第三,寡头未现,机会一直存在
2013年,常熟市的常客隆的家易乐“社区菜箱”销售额是2000万元。2014年,销售额达到6700万元。“家易乐”运转两年来,仍然亏损近60万元,到2015年才实现盈利。苏州随易 “食行生鲜”2012年运行至今开设了170多个生鲜直投站,才扭亏为盈。网购生鲜产品直销配送业务前景是美好的,但是成功的关键是成规模。据苏州“随易”测算,理想状态下,智能生鲜柜至少要布点150个才能实现盈利。
所以,面对生鲜电商市场复杂的运营环节,很难有哪一家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尤其在昆山,生鲜电商发展刚起步,大家所面临的平台、市场和政策都是相同的,能够一家独大,形成破局的优势,暂时还没出现。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工商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的新兴城市,在新型商业业态崛起的过程中,到处都充满着机会和可能。
第四,政策引导,形势利好
江苏省商务厅在“鲜活农产品直供社区示范工程”方面设置了多项辅助政策和扶持资金。农产品社区直供项目已被引入便民利民的工程实施项目。苏州市发改委通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大力扶植苏州随易的“食行生鲜”项目进社区。昆山在参照苏州及周边城市生鲜电商政策的情况下,开始着手研究对于本土生鲜电商发展的政策倾斜。
第五,培育消费习惯,挖掘消费潜力
商务局资料显示,昆山的“生鲜直投”作为一种新型购菜模式,在以老人、老小区为主的昆山老城区或者其他一些区域推行,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老城区的老年人较多,老年人买菜要眼见为实,对于网上购菜不是很感兴趣。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工作忙,时间少。实际宣传中,来听宣传推介的以老年人居多,而真正的潜在客户年轻人却没有时间参加,导致推介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生鲜电商在培育消费习惯、开拓市场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第六,巨头加码生鲜,增强市场信心
2015年以来,生鲜电商已成为各家争霸的主战场之一,各路投资风起云涌:京东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布局易果网,百度领投中粮我买网等。巨头不计成本的布局,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信心,让创业者对生鲜电商的未来发展抱有更高的期许。在昆山市政府、市商务局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推动下,相信2016年生鲜电商在昆山也会有更出彩的表现。
第七, 产业链不断完善
在昆山,生鲜电商的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展开,按照经营模式来说,主要有线下为主的店铺经营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快递配送到家模式(主要有刘博士农场和江南易购)及智能生鲜柜配送模式(主要有玉叶家常客、昆山买菜网、昆山亿厨生活网)。像玉叶家常客的生鲜产品,自己的保鲜车在三个小时内,就能把生鲜产品完全配送到各小区的保鲜柜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化运营。这些配套设施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已成为昆山生鲜电商产业链发展的标杆。
第八,触网农村市场,城乡联动有作为
昆山的区镇和乡村,一直都是生鲜电商发展的盲区,当然这有一定的原因——大量的年轻人和易触网人群多数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和区镇人口触网较少,这就降低了网购生鲜产品出现的几率。但随着昆山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政府政策协调引导,昆山生鲜电商的市场基本面将会进一步扩大,促使城乡对接屏障的进一步瓦解,使得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将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