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揣笔从戎,在军营遇见最美的自己(收听广播)

来源: 中访网 发布时间:2016-01-19

  

  本文内容由 国防时报社编辑部副主任 唐雪元 自述整理而成

  元旦前夕,突然喜从天降:我以3部小说,6篇英雄系列的散文参选全国50家主流新闻媒体发起的“2015年十大新派作家诗人”评选,居然在全国1205位作家诗人、3689篇诗文中力挫群雄,夺得排行榜首位,独中头魁!

  “喜欲狂”也就一刻钟,平静下来后,自感这奖得来,也是意料中事,20多年的笔耕,得个大奖来安慰自己,也不算什么。

  一直以来,我以“草根”自居,但这并不是说,这是自己在自惭形秽。相反,我始终认为,一花一草,静静地默立于天地之间,接纳阳光雨露的恩泽,也不拒绝冰雪严寒的挫折,它们总是遵循季节的规律,忠实于时序的召唤,春来萌芽成蕾,秋到硕果盈枝。不错过春天,也不辜负秋天,春华秋实,自然而然,了无遗憾。只是,我这“小草”,幸好生长在部队,若当年不揣笔入那绿色军营,如今的自己恐怕已成鲁迅笔下的那个中年闰土。

  我从上小学三年级开设作文课以来,几乎每成一文,都会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和高分,这是我初尝文字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成就感一直伴我读到了初中。

  1994年夏天,初中毕业在即。班主任刘桂莲老师给我们部署的最后一个作文题是《十年后回母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想像,结合自己的理想,写出真情实感。面对这一作文命题,我还真敢想,也真敢写,我这样突发其想地描述我未来十年后回母校的一幕:十年之约到了,我在老家市、县、乡主要领导的陪同下,一身戎装身佩少将军衔前来,一是揣巨款重修母校教学楼和老师们的宿舍楼;二是践约,已在市上最好的“庆云宾馆”摆下盛宴;三是此行主要目的,专程接我们的老班主任一家同我到部队享清福,颐养晚年。

  此文被作为初三全年级的范文,且被班主任给了100分的满分!同时,附有一段批语:“情思深远,立意深远!才华横溢,豪情跃然纸上,让人读之,神情振奋!我期待着那一天,更盼望着那一天!!”

  

  受到班主任的如此高评,我从军的梦想一如雄雄火焰燃烧心间。

  那年冬天,我报名从军未果。由于家境的贫寒和生父的早世,母亲无论如何也供不起正读大学的哥哥和上高中的我,我默默地选择了退出,回家从劳碌的母亲手上接过了镰刀。

  辍学后,母亲让我跟继父学木匠,他的规矩很多很繁琐,完全是按传统进行,那时我也有些倔,对他的这套很是反感,由此他也不“待见”我,老在母亲面前说我是非长短。更有一次,我在村中随他学艺打眼时,一不小心将眼打错了,他却逼我从家中扛了根好木材赔给人家,还说这样做是让我“长记性”,这事很让我很伤自尊,害得我在村中被人议论了好久。

  叛逆而自负的我决定,即便是今后讨饭也不跟他学木匠了——很多次,我一个人爬上山头,在我父亲坟前倾诉,说着说着眼泪就下雨样的飞……

  1996年的冬天,我跟邻居子峰叔打工回来,途经乡政府,见到处贴了征兵标语,于是对他说:“我要当兵去!”

  子峰叔很支持,但他同时也说,去部队3年如果又退伍回家,那就是耽误了3年青春,钱没挣到,人也“老”了,是个“亏本生意”。我说:“我拿青春赌明天,无论怎么样,我要赌一把,输了也心甘。”

  我终于成功入伍,怀揣一支钢笔,连同我三湘男儿不灭的豪情和一去决不复返的决心,我随军列来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南的军营——武警四川总队广元支队。

  艰苦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后,我被阴差阳错地分到了支队条件最差最恶劣的中队——一地处深山老林的五中队看犯人。

  那是一个远离都市,鸟不拉屎的地方,出门山看山,进门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猛抓军事训练,早晚一趟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当是饭前饭后的热身运动。老兵、班长还打人,天高皇帝远,看你不顺眼,迎面就是“飞毛腿”。

  中队武将何其多,唯独少有才子出。中队建设各项都不错,但就是反映不上去,上面不知你的成绩,干得再好也等于白搭。在我熬到第3年时,中队老文书要退伍了,中队领导急了,他一走,谁来应付那些文字活?其时的我,也不甘老是做一个武夫,经常帮老文书抄抄写写或是出黑板报,且私下里用那不多的津贴还偷偷请他喝过几次酒。

  老文书也是明白人,退伍之前将我推荐给了中队领导,因此,老文书一走,我也就顺利接了他的班。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深知,我再不干点什么出来,年底我也将退伍走人了,又要回家种我那一亩三分地了。

  

  怎么办?我一个农村来的小兵,无权无势,高中只读了一学期。要想在部队有所作为,谈何容易?我苦苦思索着我的军旅之路的走法,最后,我决定,争取考军校,哪怕考不上,最起码我试过。

  中队其他比我文凭高的战友知道了我的想法后,有的支持,有的予以热嘲冷讽,我对之报以一笑,心想,事实胜于雄辩。

  中队分下2个考军校的指标,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争取到了一个,我投入百倍的热情备考,同时,我在《解放军报》上读到一个消息,一个部队的农村娃,靠自己的笔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而被提干——这事,启发了我,也点醒了我。

  于是,在一次给大队报的事迹材料中,我参照军报通讯的写法将材料报上去了,不久,指导员和队长将我叫到他们家单独请我喝酒——原来,我那材料得到了大队领导的高度赞赏,说是写得很有才华。

  这于我来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想让自己的名头更响亮些,于是比着军报上消息、通讯、散文的写法写中队的一切,开始,中队上下对我寄以厚望,可一篇篇稿件投出去,如同泥牛入海。这下,中队上下又都议论开了,有的战友洗我说:“秀才,你的那些文笔糊弄下大队营一级的领导还行,可是要上报,可就是连长见司令了——不是一个级别啰!”还有的说得更难听,说是我的稿件让那些上茅坑忘带手纸的报社编辑们拿去揩屁股了!

  我表面上,置若罔闻,心里却恨不得冲上去给他们几耳光。

  军校,我最终以4分之差与其擦肩而过,但我写的报道却上了市报、省报,甚至军报,大队、中队各为我记嘉奖一次。不久,我被支队领导点将走出大山,调支队宣传股工作。

  后来,我又凭借手中的笔发表了大量文章,因业绩突出调到了成都的总队军部机关,在部队的八年军旅生涯中,我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12次受到各级嘉奖,1次被总队表彰为“优秀共青团员”。8年期间,先后在中央级报刊和军地各级报刊台发表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000余篇(幅、条),逾百万字,其中有20余篇获奖。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睡着了的兔子,肯定敌不过始终向前的小乌龟。怀着这样的心态,2004年12月,我继而在脱下军装后,再揣笔“杀”进了报社、杂志社,用近20年的笔耕,征战出自己的一方天空:现为中华作家文化协会副秘书长、中访网成都事业部主任、四川省军区《国防时报》社编辑部副主任兼首席记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散文学会、四川省杂文学会会员、《名家名作》、《孝行天下》、散文在线网、起点文学网、写手圈签约作家,2013年十大新锐作家诗人之一。出版小小说集《城市的天空》,军旅中篇小说集《兵心如虹》,著有长篇军旅小说《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等。

  不过,令人遗憾和惭愧是,我如今已经卸甲经年了,对于《十年后回母校》的场景却永远让刘桂莲老师失望了,以至于多年后她仍记得我给她描绘的“美好蓝图”,她曾调侃我说:“唐雪元,你什么时候带我到你的部队享福呀?”

  笑言为笑言,可正谓是“少年不识风雨事,为逞风流暗张狂”。

  但我,想对老师说得是:昔日蓝图之绘,学生从未忘记,虽已卸甲,但他仍然行走在路上,行进在路上,伴他的不止那写文的笔,还有那雄浑的《男儿当自强》,更有那“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管风雨兼程”的男儿梦!                     
                                                                                                                                       责任编辑 (顾宝军)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