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和批准《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本次人代会的重要议程。昨天,代市长曲福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苏州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就《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说明。
“十二五”艰辛努力下的重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
过去的五年,在中共苏州市委的带领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接续奋斗,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攻克种种艰难险阻,付出巨大艰辛努力,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超过2.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城市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
转型升级创出新成效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7.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9.9个百分点。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区域创新能力继续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等6份清单向社会公布;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以来,累计削减行政审批事项371项。国有经济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创新力度加大。对外贸易稳步增长,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19.1亿美元、境外协议投资额71.8亿美元。
城乡一体展现新面貌 实施行政区划重大调整,中心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中环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成使用。全市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2%。劳动力就业更加充分,城乡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4年。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和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益性文化设施覆盖到村。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做强国际竞争力与全球影响力产业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这是《纲要(草案)》为“十三五”期间苏州确立的发展定位。
围绕这一定位,《纲要(草案)》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具体目标分别为:
GDP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
提前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2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左右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件
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提前完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左右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岁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完成省下达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
建设用地占用降低到
每亿元13.7公顷左右
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0%
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5人以上
基本建成城乡10分钟文化圈
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
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率超过92%
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超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