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内生动力”催生“新活力”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1-21

核心提示

● 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创新周市;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周市;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打造幸福周市。

● 增长动力从依靠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依靠人的智慧发展转变;生态环境从先破坏再治理、先污染再治理,向保护优先、预防为主转变;社会建设从依靠精英主导、行政推动,向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转变;政府治理“人治思想”,向“法治思维”转变。

● 更加注重集约发展、更加注重环境治理、更加注重法治建设、更加注重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政府转型,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周市。

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召开后,周市镇积极部署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要求。“市委全会和两会让我们对昆山未来五年的发展充满信心,也为周市镇全力打造‘强富美高’新周市指明了方向。”周市镇党委书记史红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周市镇要通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昆山目标,全力打造创新、美丽、幸福“三个周市”,努力实现增长动力、生态环境、社会建设、政府治理“四个转变”,更加注重集约发展、环境治理、法治建设、文化建设、政府转型“五个注重”,力争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一直以来,周市镇始终担负着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如何让周市在未来发展中再次激发“内生动力”,以全新的面貌催生新活力?史红亮表示,朝着“强富美高” 新周市的宏伟目标迈进是第一步。我们要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水平,加快发展休闲经济,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全力打造创新周市;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新城、老镇、农村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美丽村庄建设,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新优势,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打响宜居宜业品牌,全力打造美丽周市;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着力推动文化繁荣,进一步构建和谐民生,全力打造幸福周市。

当然,周市镇在面对机遇叠加、攻坚突破、加快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同时,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对此,史红亮说,周市镇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就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努力实现增长动力从依靠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依靠人的智慧发展转变;

生态环境从先破坏再治理、先污染再治理,向保护优先、预防为主转变;社会建设从依靠精英主导、行政推动,向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转变;政府治理“人治思想”向“法治思维”转变。

思想“先人一步”,行动“快人一拍”。在史红亮看来,下一步,周市镇要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坚持优选增量和深耕存量相结合,积极围绕装备制造和商贸服务开展产业链招商,抓紧对接上海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加快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更加注重环境治理,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完成《周市镇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法治建设,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依法依规维护信访秩序;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加强特色文艺品牌建设,放大“野马渡”品牌效应,持续发扬“周市力量”“好家风、好家训”等一批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更加注重政府转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能力,深化“善爱之家”机关服务品牌内涵,深入开展“137”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工程,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周市。

新常态下,打造“新周市”是周市镇发展的必由之路。史红亮表示,周市镇将朝着“强富美高”新周市的目标迈进,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着力放大优势、补齐短板,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推动全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