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位于开发区的攀特电陶公司在完成博士后开题报告同时,又将有两名博士后进站。攀特电陶从留创园成功孵化后,注重运用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借助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力量,开展基础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为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断孕育创新种子,走出了一条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科技先导把握未来趋势
打造“369”梯次产品战略
在企业发展中,人才力量的有效发挥与运用,需要企业家对未来趋势有准确把握,并科学决策制定产品战略规划,才能产生无限正能量。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攀特电陶不算大,却建有一般大型企业才有的总工程师办公室。为何要建立这样一个部门?董事长潘铁政向记者讲述了个中缘由。他说:“攀特电陶始终坚持一个立企方针:以科技为先导,把握未来趋势。所谓把握未来趋势,就是要有远见。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我们提前研发,市场一旦形成,就可以做到先入为主。”因此,近年来,攀特电陶瞄准目标市场,不断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已形成以三年、六年、九年为跨度的梯次产品战略。攀特电陶靠什么做好产品战略规划?潘铁政介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一是技术的可行性,要进行行业的技术发展分析,目的在于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并作出比较;其次是市场的可行性,要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明确市场的走向;再次是经济的可行性,设想产品进入市场后,是否具有竞争力、效益如何。产品战略规划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综合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科学决策的过程。基于做好三个方面可行性研究的需要,攀特电陶成立了总工程师办公室,主要负责科技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以及专利管理、项目管理等,为企业科学决策及制定产品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一旦制定了产品战略规划,企业就明确了发展方向。攀特电陶成立以来,
其产品战略规划已完成第一代产品——压电陶瓷增韧技术和双晶驱动片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企业目前的支柱性产品;第二代产品——压电触控屏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已完成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将为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第三代产品——发动机压电喷油系统的压电执行器,正在加快研究步伐,未来将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三个产品分别布局于不同的市场,为企业未来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人才驱动提升智能续航
进站博士后多达10余人
攀特电陶开始是利用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开展科研工作,2011年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分站。目前,公司累计进站博士11人、出站7人,今年初又将有两人进站。一家民营企业能如此持续性、大比例运用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充分挖掘高端人才智能资源,在全市为之甚少。
“运用博士后科研力量,做企业所需要的研发工作。”这是攀特电陶人才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博士进站后主要从事产品技术的基础研究。”潘铁政说,“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走进攀特电陶二车间,员工正分选如口香糖大小的陶瓷片。“这是一款主要用于纺织机器的提花针织机双晶驱动片,别看产品很小,却是纺织设备升级换代的关键元件。”潘铁政说。
这一驱动片是攀特电陶的第一代产品,其成功开发与上市,与唐丽永博士成功对高性能增韧压电陶瓷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密不可分。来自江苏大学的唐丽永博士多年从事新型激光晶体的探索和研究工作,2008年进站后,围绕该产品的基础性技术开展了持续近3年的基础研究。其研究成果为攀特电陶后续产品开发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双晶驱动片成为公司主要产品,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促进我国高端针织机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攀特电陶重点开发的第二代产品——压电触控屏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将为公司在移动终端市场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潘铁政介绍,该材料的前期研究利用博士后工作站进行,由于涉及领域较多,先后有宋浩杰、闵春英、徐志伟等多名博士进站,陆续完成了界面理论、铁电耦合等方面的研发,并已出站。目前,该材料进入到产品应用研究阶段,正在进行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这一系列研究预计今明两年完成,届时,攀特电陶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模式创新催生成果转化
研发工作形成“三步走”
“博士后工作站这么好的平台,必须充分利用,才能为企业持续注入智力资源。”作为电陶科班出身的潘铁政,在自主创业前,已是全国电陶龙头企业的重要负责人。他对于人才催生新技术、新技术促进企业新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实验室科研成果一般需经过理论、技术、产品三个阶段,才能成功转化生产力,进行规模化生产。攀特电陶利用进站博士开展基础研究,只是其研发工作的第一步。攀特电陶走完科研的第一步之后,还分别对博士后的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研究、产品研究,最后进行产品开发,由此形成了研发工作“三步走”创新模式。
在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攀特电陶首先确定的是企业产品发展规划,以及需要进行基础研究的项目,然后再来选择相应专业的博士后进站。目前,公司与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应用技术研究阶段,攀特电陶主要运用在校硕士研究生开展。目前,潘铁政担任江苏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两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每年带2-3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进入企业实践后,结合自身研究课题,在博士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负责技术的应用研究。
把理论变成技术,再把技术变成产品,最终在“第三步”完成。在产品开发阶段,攀特电陶运用的是公司自己的研发团队,以及产线上的熟练能手共同完成。潘铁政尤其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研发环境的营造。目前,公司研发队伍达40多人,每年投入研发费用为销售收入的7%,最高时超过10%。
攀特电陶研发工作的“三步走”模式,可谓一举多得。进站博士可以做到科研与教学同步,硕士研究生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完成毕业实践,同时企业产品战略规划也得以有效实施,并快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