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网1月22日讯(团结报记者 童光丽 通讯员 陈大华)1月20日,记者从州林业局了解到,州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神,科学制定了林业精准扶贫方案,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实施“五种模式”强力推动林业精准扶贫工作,打造美丽湘西。
开展生态补偿扶贫。落实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造林补贴等生态补偿惠农项目资金,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内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州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面积160万亩,享受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700万亩,每年补偿资金1.16亿元,惠及全州1580个村30.6万农户120万农业人口。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按每1000亩安排1名护林员、年工资1万元标准,全州落实护林员7000名,带动2万贫困人口脱贫。
实施生态工程扶贫。精心实施退耕还林第二轮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大力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引导和扶持贫困户拓展空间实施非林业用地造林,组建专业造林施工队,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让2万贫困人口转为造林工人实现脱贫。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绿荫工程,建设秀美村庄,支持农民发展庭园经济,挖掘农村绿色生态效益。
培育林下经济扶贫。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绿色惠民产业,建设“绿色银行”,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摘、林下旅游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使林业产业由传统单一种植模式转变成为能够容纳“种、养、游”的主体经营模式,实现“一片林果撑起一个家庭、一个模式成就一大产业、一处景观带来一片繁荣”,拓宽林农创收致富的途径,促进林业产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循环发展,突破林业发展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瓶颈。
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加大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中药材、油茶、花卉苗木、金秋梨、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带动林业经济稳步增长和林农增收。
推进易地搬迁扶贫。以州内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对核心区原住民开展易地搬迁扶贫,积极争取生态移民专项资金,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扶持贫困户开展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妥善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