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临近春节,又到了水产销售旺季,周市市北村的科技入户示范户凌军也一天天忙碌起来。“今年40亩虾蟹混养塘,每亩可以赚5000多元,还要感谢科技入户指导员一年的费心指导,还有市镇两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教会了我许多科学养殖的知识。虾蟹不生病,存活率高,规格大,效益也就好了。”凌军说。
凌军是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一名示范户。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像他一样,学会用知识武装头脑,懂得向科技要效益,不但人人争当示范户,而且主动要求上进,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给大脑“充电”。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去年全市渔业科技示范户虾蟹亩产146.5公斤左右,亩效4712元左右,亩均增效1232元。稻麦、果蔬给出的成绩单也毫不逊色,示范户水稻平均亩产666.3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增产31.3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77.5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增加15.1公斤;蔬菜示范户亩均产量5248公斤,较一般农户增长4.6%;果树示范户平均亩效益6705元,比全市平均亩效益5925元多了780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技术入村到户,指导服务直接到塘,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示范户种养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农委科教科负责人何群益介绍,近年来,市农委越来越重视发挥农业科技的“力量”,结合我市农业产业特点,通过科技示范、建设实训基地、送农民进大学等方式,丰富农民培训内容,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并应用课堂授课、现场指导、网络发布、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示范展示、技能训练等手段深入开展培训工作,培育了一批懂技术的基层农技人员和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我市农民也在农业科技带来的“真金白银”面前,真正地转变了观念,一个个主动变身为“学习型”农民,主动接受与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在生产一线开花结果,促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