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讲述“玻璃石”的现代传说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2-03

再次采访金伟华,一个追梦者的形象出现在记者眼前:挎着鼓鼓的大包,包里装着笔记本电脑、企业发展资料等,背着大包的身影显得风尘仆仆。

金伟华是一名从昆山走出去的留美学子,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到纽约大学担任教授。金伟华在国际上率先开启废玻璃再生绿色建筑材料研究,成功解决了国际公认的玻璃颗粒存在的碱骨料活性反应技术难题,并以城市及工业废玻璃为原料,利用低能耗、无污染的无机低温聚合生产工艺,发明了“玻璃石”。继而,他在美国艾斯通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将“玻璃石”成功推向市场,实现了无机低温聚合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然而,在金伟华内心世界,始终有一种“情”牵动着他的脚步。“昆山是我家乡,深藏在骨子里的家乡情,促使我回到这片土地;而我本身又是搞技术研究的,我想用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与掌握的技术报效祖国,在中国推广绿色建材。”金伟华把对家乡的情、对技术的热爱以及对环保事业的追求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回国创新创业的道路。为此,回到昆山后,他一心扑在事业上,成立了苏州格拉斯通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一名企业家的身份讲述着“玻璃石”的现代传说。

走进位于开发区科技广场帝宝国际大厦大厅,一块约300平方米的玻璃石整体装饰地坪,不仅造型美丽,而且没有一条缝隙,近乎完全可以替代大理石或花岗岩。这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绿色环保材料,在金伟华看来,就像铺在地板上的“景泰蓝”。“你看一粒粒废玻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打磨平整,可以任意铺成一幅作品。”金伟华说,他的目标就是致力于将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建筑装饰及节能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向产业化发展。公司所采用的无机低温聚合技术,可以利用城市废玻璃为主要原料,不经高温熔化,不需添加有机树脂,不依赖真空加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流态浇注成型,形成性能媲美天然石材和陶瓷材料的高强度“玻璃石”,使生产工艺真正实现了“零污染”,在业界被称为是集节能、环保、装饰于一体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建筑产品。

如今,在开发区创业园的大力支持下,格拉斯通公司已运行两年多,一切步入正轨,已拥有商务办公及产品展示厅、中试车间、材料生产车间,形成年生产30万平方米玻璃石材料的生产能力,并开发出系列产品,包括玻璃磨石整体装饰地坪、玻璃石室内装饰板材、装饰保温一体化智能节热产品和建筑创意设计产品。金伟华说,一条年产2万吨玻璃石配料生产线,每年可以资源化利用废玻璃2万吨,替代节约80万平方米的天然大理石或花岗岩,并且能解决城市废玻璃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传说是美丽的,创业是艰难的。金伟华搏击时代浪潮凭借的是一腔爱国爱家情怀,还有他为之奋斗数十年的玻璃石技术,以及格拉斯通这个企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广阔的绿色建筑市场中一定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未来,我们还要把大面积的整体装饰地坪推向全球市场。”金伟华坚定地说。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