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专心专业、精益求精”。陆家当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铆足工匠精神,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体要求,执着前行,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打一场“持久战”“阵地战”和“突围战”,寻求转型突围。
● 陆家现有的客观空间条件不允许搞“园区经济”,但我们可以搞“缘分经济”。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精准服务是“缘分经济”的“土壤”。土壤好不好?缘分深不深?就看企业加码昆山、加码陆家的速度和质量。
●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来源于群众,关键在干部。干部队伍建设也要进行“供给侧管理”,即提供什么样的考核、监督和选人机制,让干部队伍的激情、责任、担当能时时“保鲜”,形成良性循环。
“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贸工重镇”的陆家,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陆家镇党委书记邹文元的答案是:用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夯实基础,打一场转型发展的“持久战”“阵地战”和“突围战”,实现稳中求进、提质增效。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心专业、精益求精。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以更高的要求,更加专业的态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犹如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一般,夯实转型发展的基础。”采访中,邹文元阐述了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如何体现工匠精神?首先要认真面对陆家发展呈现的四个特点,即习惯思维的调整期、资源要素的重整期、产业转型的加速期和公共服务的提升期。在他看来,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昆山发展总体目标及产业战略,为陆家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陆家一定要调整固有的习惯思维,积极作为,将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型、税源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打破空间资源的“天花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精准服务水平,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产出周期,加快陆家产业转型速度。
体现工匠精神,还要做好三篇文章。一要务实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务实在前,创新在后。创新一定要在结合陆家实际的情况下务实推进才有效率。去年以来,发展空间资源有限、“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的陆家通过政策扶持、“腾笼换鸟”等举措,使全镇涌现出好孩子、正新橡胶、荣成纸业、新莱应材等一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典型企业。产业升级无止境,“接下来,陆家还要精准发力,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引领企业‘减重量’‘强能量’‘提质量’。”邹文元说。“减重量”,就是要优化企业员工结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土地亩均产出;“强能量”,就是要鼓励企业把核心环节、高附加值产品引到昆山来,做行业的冠军;“提质量”,就是提高企业创新的持续效益、市场占有率。
二要以人为本,推动城市转型。对陆家而言,城市转型要注重三个形态,即功能布局形态要贴近陆家的发展、产业、基础的基调,做局部的改善和优化;城市更新的形态要“稳推进、降密度、有保护”,提升城市的功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管理提升档次;社会秩序的形态要继续畅通群众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发挥居民组长、网友代表、文体团长的作用。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下,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更高标准抓建设,更实手段抓管理,更严要求抓生态,全力打造富有现代化特色的美丽城镇。
三要强化责任,促进队伍提升。推动地方发展,关键在人。陆家要充分运用“供给侧管理”,破立并举,正反结合,制定合理科学、透明公开的考核、监督和选人机制。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真正把更多历经实践检验的优秀人才从基层挖掘出来,依法、廉政、高效施政,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形象,增强基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