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早春塘口来了农技“高参”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02-22

“一年之计在于春”,阳春二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在我市各个塘口,水产养殖户们也一天天忙碌起来,清塘、晒塘、放苗、种草……绘出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的动人画卷。

2月16日上午9点,高新区群星村的养殖户沈继方已经在自家鱼塘开始一天的劳作了。沈继方今年53岁了,57亩鱼塘已经承包养殖了9年,去年养殖了鲈鱼、南美白对虾、青鱼,还第一次尝试了虾蟹混养,收成挺不错。记者和沈继方攀谈间,一辆小轿车沿着小路一直开到了老沈家的鱼塘边,原来,是高新区农服中心支部书记冷柏元和科技指导员吴学芳来了。“老沈,新年好。来你塘口走一走,听听去年、今年的养殖情况,看看你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来了客人,老沈赶紧上岸。

“去年,平均每亩净效益5000多元,特别是18亩虾蟹混养塘,亩均净效益近万元,多亏了两位经常来给我技术指导,让我参加市镇两级的培训班,掌握了养殖技术,第一年试养就大获成功。”沈继方说,他今年准备继续大胆尝试,调整生产方案,增加13亩水域面积扩大虾蟹混养规模。

听了老沈的介绍,冷柏元从包里掏出关于虾蟹混养技术的一套材料送给老沈,嘱咐他按照上面的要求做好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水草种植等工作。“老沈,今天我们还给你带了一项水草种植的新技术,在原来虾蟹塘种植伊乐藻的基础上,再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这一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池塘养殖环境,增加生态饵料,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尝试尝试?”科技指导员吴学芳问道。“好啊,我愿意试试,就是这个草种哪里买?”“草种没问题,我们帮你买好送过来,具体怎么种,给你送来的材料里都有介绍。种的时候,我会到现场来指导,你放心。” “好的,这样就最好了。”老沈听后喜上眉梢。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