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珠海将加快建设格力国际智能制造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摄
刚进入3月,珠海企业“新招”频出: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新能源,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云洲智能与香港科技大学团队共建的云智新材料已走上正轨,探索通用航空和游艇产业的新材料研发……
珠海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动作,与国家层面的部署形成呼应。在全国“两会”会场,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互联网”、工匠精神等热词成为焦点之一。
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珠海在装备制造方面形成了“海陆空”齐头并进的格局,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需克服产业规模不够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等挑战。
下一步,珠海装备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如何推进?“珠海装备制造要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目前正处于成型阶段,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国人大代表、珠海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兼董事会秘书余天亮认为,珠海可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东风,进一步扬长避短,瞄准高端和创新,做强自己的特色产业。
专家也指出,珠海可培养一些最能够体现珠海特色的创新增长点,壮大以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空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今年珠海将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基地,增强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要素供给,力争在装备领域新增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同时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完善装备制造支撑体系,以做优增量和调整存量为抓手,提升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实力。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吴志远
现状
海陆空并进,规模与集聚度待提升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79.3亿元,增速17.3%;装备业固定资产投资128.23亿元,增速89.1%;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现“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0亿元,增长51%,在全省21个地市中增速最高——这是2015年珠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绩单。
近两年来,珠海围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形成了“海陆空”齐头并进的格局。
“珠海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鲜明。目前,海工装备、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代表先进产业方向的‘海陆空’特色集群渐露峥嵘,这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余天亮说。
但客观而言,珠海目前仍面临装备制造业规模不足、产业集聚度不够、配套服务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余天亮认为,目前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多处于起步阶段,从市场和企业的规模而言,产业链上下游并未完全打通。珠海装备制造要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目前正处于成型阶段,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坦言,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中装备制造业的比例比较大,但总量仍偏少,还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设立独立研发机构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增多。“同时,珠海目前装备制造领域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多数处于建设期或刚刚建成,创新支撑力尚未形成。”
珠海已经提出,要完善装备制造支撑体系。围绕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珠海将出台《珠海市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各区加快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为装备制造加快发展奠定基础。按照园中园建设的模式,《方案》将研究规划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行业的专业化配套园区,加大力度对三一海洋重工、中航通飞、中国北车等龙头项目进行集成配套。
方向
创新驱动,新增逾10家装备创新平台
360度灵活挥动的机械手臂、沿着指定轨道往来穿行的搬运机器人、数字化控制的生产机组……在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正忙碌运作。
事实上,不只是格力,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正有越来越多的珠海企业通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实现人工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培育形成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基地,实施创新驱动是关键。
《珠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15—2025年)》明确,到2017年,格力国际智能制造基地和高新区ABB机器人产业园两大机器人主基地要初步建成,智能装备相关产业产值规模超500亿元。“今年珠海将加快建设格力国际智能制造基地和高新区国机机器人产业园,申报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上述市科工信有关负责人表示。
结合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珠海将增强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要素供给,加快国家级海工质检中心、省海工研究所、航空研究所等公共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设立或合作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力争在装备领域新增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
在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林平凡看来,珠海要坚持创新驱动,培养一些最能够体现珠海特色的创新增长点。“目前,珠海拥有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资源作为智库支撑,并且拥有较好的先进制造业土壤,同时以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空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已成为先行者。若将三者联合推动形成特色的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谋变之策。”
此外,林平凡建议,珠海可以从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从而形成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同时,可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为试点,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研发联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路径
推动龙头项目落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进一步促进珠海的“势能”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能”。
“未来一段时间,大项目将是支撑珠海发展的重要支柱。从珠江西岸的角度观察,无论是产业空间和载体,珠海都具备较大的承载能力。”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指出,要走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步,加速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尤为重要。
在他看来,珠海能否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一个重点在于加速重点项目的落地,并以龙头为引领,形成高质量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也将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据悉,今年,珠海将制定扩大珠海工业投资规模分工表,落实项目责任制。市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工信局将加强与发改和统计部门对接,加强考核督导和服务,提高招商对接率、项目签约率、建设开工率以及完工投产率。
在具体的工作中,珠海将力促方正高端通讯智能化设备项目、大基医疗设备制造项目、运泰利智能制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动工建设;同时,力促中航三鑫光伏材料、中海油管道制造、赛纳科技二期、巨涛油服二期等一批项目年内完工投产。
“珠海还将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对重点企业投资意愿的判断,在引进一批布局长远、投资额大的重大产业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一批建设周期短、效益好、创新活力强、能与本市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型项目。”上述负责人说。
余天亮指出,目前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珠海产业结构里占比还不够高,对于政府来说,要进一步扬长避短,引导企业真正按照产业先进因素发展,比如做强航空、海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从而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珠海企业如何 践行工匠精神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对于珠海众多制造业企业来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至关重要。来自珠海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采访时,也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思考和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
只有秉承“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才能生产出足够完美的产品。像马桶盖、电饭煲这种小件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如果我们的工业技术如果不标准,消费者买了电饭锅后,米饭的温度差1度都是不完美的。因此,我们做工业的企业必须要精益求精。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兼董事会秘书余天亮:
工匠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益求精的生产模式,通过零缺陷管理方式的推行,极大推进内部生产组织方式,减少内部损耗,确保内部效率达到最优,这样才能在现有的工艺上确保质量百分百符合设计要求;第二,工匠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不断改进的精神,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原创设计和生产设计中,不断提高自身要求,加大创新和技术投入,这其中,企业的目标不单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更要达到客户需求的满足,方能成就好的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金山软件董事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我们今天面临的产品供给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质量管控和品牌塑造的问题,还有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前中国是“稀缺经济”,只要把东西制作出来就可以,而现在中国的需求已经从“供应性需求”到了“体验性需求”,产品要漂亮、精致,这就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