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盐城两部作品“二审”入选文化部剧本孵化计划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3-09

【导读】日前,文化部办公厅公布“戏曲剧本孵化计划”第二次专家评审结果,全国共有20部作品入选,江苏省有两部入选,均为我市作者创作,分别是袁连成、丁晓东创作的大型现代淮剧《赶鸭子下架》,徐新华、陶然创作的大型现代扬剧《红船》。据了解,《赶鸭子下架》正在修改打磨,《红船》也已完成初稿,准备迎接3月底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第三次专家终审。

原标题:我市剧作家创作的《赶鸭子下架》《红船》

“二审”入选文化部剧本孵化计划

日前,文化部办公厅公布“戏曲剧本孵化计划”第二次专家评审结果,全国共有20部作品入选,江苏省有两部入选,均为我市作者创作,分别是袁连成、丁晓东创作的大型现代淮剧《赶鸭子下架》,徐新华、陶然创作的大型现代扬剧《红船》。据了解,《赶鸭子下架》正在修改打磨,《红船》也已完成初稿,准备迎接3月底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第三次专家终审。

wangyr160317_副本

《赶鸭子下架》剧照。(资料图)

◆《赶鸭子下架》

接地气的农村现代戏

《赶鸭子下架》通过讲述苏中地区泥巴村,在创建“最美乡村”的过程中,遇到了鸭子如何饲养的问题:泥巴村人世世代代在河里养鸭子发鸭财,然而,根据“最美乡村”卫生环境整治规定,鸭子不能在河里放养,因为会污染水源……新上任的村主任青苗,在县农业局谭副局长(蹲点干部)支持下,生搬硬套,将全村的鸭子赶上架;鸭子上架出现了恐高现象,不吃食不下蛋,开始死亡;养了大半辈子鸭子的鸭农“老犟鸭”,爱鸭如命,愤然出头,敢讲话,讲真话,走上了一条“赶鸭子下架”的艰辛之路。最后,谭副局长明白不能违反生存规律,将鸭子统统赶下架。

“我花了半年时间深入江都地区体验生活,选取了一个真实的乡村故事,鸭子上架还是下架,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当官者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态度问题,百姓利益无小事,尊重规律、崇尚自然,呼吁当官者更要为民,是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袁连成说,“老犟鸭”这个人物,一辈子不说假话,以“犟”出名,人物所有的戏剧行为、戏剧矛盾与戏剧冲突,都是因“老犟鸭”的“犟”而产生,在“犟”的背后,显现出这种“犟”的可爱与温暖。“在我们当今社会,不缺少会说话的人,而是缺少‘老犟鸭’这样敢说话、说真话的人。”

“当代戏剧创作更需关注现实题材,去年下半年,文化部启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初选的30部剧本中,现代剧创作比较缺失,《赶鸭子下架》是里面为数不多的现实题材。”袁连成说。

◆《红船》

展现中华民族大善大爱传统

《红船》以西津渡救生会为背景展开,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京口、瓜州的两个望族,盐商陈家和航运蒋家命运轮回、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以救生为主线,通过陈蒋两家的故事,勾画出男女主人公在利与义、情与仇之间的选择。宽容化解了一切怨恨,友善拯救了更多人的生命。一艘红船不仅是遇难者的福音,同时也是真善美的图腾。通过陈蒋两家的故事,再现江上救生的场景,展示西津古渡救生会的历史。

说起创作该剧的缘由,编剧徐新华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她是被镇江西津渡蒋家七代人致力于民间救捞的故事所打动。“蒋家第一代士绅开始救捞事业,在弥留之际,他给出三份遗产供子女选择,一份千两百银、一份百亩良田和一艘救生船,三者只可取一。”如果选择了救生船,就拿不到一分钱一亩地,自给自足还要承担起救生的职责,没想到蒋家后代争着抢着要继承“红船”。徐新华说:“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大善大爱,我认为,这些在文化里生了根的,曾经被摧毁的厚德土壤,应该再次被培育出来,我觉得自己作为剧作家应该为此贡献微薄之力。”

“目前《红船》的初稿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定稿,三月底,戏曲剧本孵化计划还将再次筛选,从已有的20部作品中,最终确定15部作为扶持作品。”徐新华说,“我觉得江苏这次入选文化部孵化计划的大戏,虽然都是外地院团,但是都是盐城作者,这个很有意思。近年来,戏剧创作‘盐城现象’不仅在省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全国形成影响。”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