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2016,菏泽将开展10项“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主题系列活动

来源: 中国菏泽网 发布时间:2016-03-11
 

  中国菏泽网消息(记者 陈常召)3月10日上午,中共菏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菏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菏泽市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主题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据了解,2016年我市将在全市重点开展10项“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系列活动。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我市将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开展“文明驾驶365”活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举办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我身边的十大陋习”评选活动、开展以“孝”为主体的公益广告设计大赛活动、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10项活动。

  据了解,文明城市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文明城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是我国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城市竞争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

  附:将开展的十项活动的具体情况及负责单位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围绕夫妻和睦、教子有方、热心公益、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等内容,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提升家庭成员文明素养,倡树良好家风。此项活动由市妇联和市文明办负责。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德建设,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整洁优美环境等内容,努力打造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工作秩序井然的高品位文明校园。此项活动由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负责。

  3、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通过完善交通设施、宣传示范引导、志愿者劝导、违法行为处罚、个人征信惩戒等措施,倡导机动车行至斑马线时,提前减速停车,让行人优先通行。教育市民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敬畏交通法律,做一个文明出行者。此项活动由市公安交警支队负责。

  4、开展“文明驾驶365”活动。在全市广大驾乘人员中开展“文明驾驶365”活动,激励和引导司机朋友文明驾驶,倡导市民文明出行,共同构建安全、畅通、有序、和谐、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此项活动由市文明办、市广播电台和市公安交警支队负责。

  5、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以“文明用餐,节俭惜福”为主题,在宾馆、饭店、机关食堂等公共就餐场所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把俭以养德、俭以养身的理念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此项活动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文明办负责。

  6、举办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知识竞赛活动。编写《菏泽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手册》,并广泛宣传相关知识,适时举办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知识大奖赛活动,进一步扩大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提升参与率,形成学习普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基本知识、全面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热潮。此项活动由市文明办负责。

  7、开展“我身边的十大陋习”评选活动。针对乱扔垃圾、乱穿马路、乱闯红灯、随地吐痰、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列出不文明候选条目,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令市民深恶痛绝的“十大陋习”,引导市民发现并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逐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此项活动由市委外宣办和市文明办负责。

  8、开展以“孝”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设计大赛活动。广泛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征集大赛,努力营造“孝道、孝心、孝行,知恩、感恩、报恩”的道德风尚,彰显当代“孝、德、慈、善”风采。此项活动由市文明办负责。

  9、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窗口服务行业文明行为规范,着力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文明服务水平,积极营造求实创新的思想环境、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凝心聚力的管理环境。此项活动由市文明办负责。

  10、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市直党员干部和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以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示范作用,在规定时限和路段开展服务活动。一是在交通路口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帮助老、弱、病、残、幼、盲等市民过马路,劝阻市民乱穿马路行为。二是劝导驾驶人员按规则行车,不随意掉头,不逆向行驶,不车窗抛物,在指定地点停靠且朝向一致。三是清理城市牛皮癣,清扫路边的垃圾,清洗所在路段公交站牌、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四是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咨询服务活动。此项活动由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