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男子“死亡”13年后回家 多年惟一记忆是家人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3-25

 

周玉秋贴身放着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记忆中亲人的名字

 

周玉秋贴身放着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记忆中亲人的名字。记者 蒋亮亮 摄

 

两个包裹是周玉秋的全部家当,大嫂郭清云正在帮他收拾

 

两个包裹是周玉秋的全部家当,大嫂郭清云正在帮他收拾。记者 蒋亮亮 摄

 

宁阳男子周玉秋离家多年,家人寻找未果,以为其不幸死亡并修了衣冠冢。没想到,当坟茔历经13载风雨后,这名已经“死亡”多年的男子却在600公里外的威海“复活”。被亲人接回家后,周玉秋面对的是亲邻的善意、已经被注销的户口和房子早已被推倒的现实。为此,他的亲人准备在清明节推倒为他修了13年的坟头,并好好照顾他,并盼望他开启新的生活。

事件 野外独居男子原已离家24年

今年3月11日,威海乳山市海阳所边防派出所民警走访时,在海阳所镇邢家村北山上的一间荒废的小房子里发现一名五六十岁的男子,男子在山中独来独往,但他入住的小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起初,边防民警认为男子的行踪非常可疑,有可能是违法犯罪在逃人员。

通过蹲守盘查,民警发现该男子的精神不大正常。和男子的交谈中,民警获悉这名男子叫周玉秋,是泰安宁阳人。但民警通过公安网全国人口信息系统查询发现,生于1965年的周玉秋户口早已被注销,原因是已经死亡。通过多次联系,警方最终联系上了周玉秋的家人,这帮助已经离家24年的周玉秋回到家乡。

现状  “死亡”13年的周玉秋回家了

24日,51岁的周玉秋回家后的第3天,在宁阳县磁窑镇程家花观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已经知道那个“死亡”多年的周玉秋已经回家了。“真没想到他竟然回来了,我还记得他当年的样子,和现在一点也不像。”说起周玉秋,一位60多岁的村民止不住地惊叹。

从村里宽敞的主干道拐进一条颠簸的小道,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周玉秋的家。此时,10多名邻居站在他的家门口,将周玉秋围在中间和他说着话。除了口中偶尔含混蹦出几个字,大部分的时间,周玉秋都在沉默。

周玉秋个头不高,身材瘦小,头戴一顶灰色小帽,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多年的流离失所让他的脸上布满沧桑。“在外面闯了这么多年,能回家算你命好,家里有多担心你知道不,以后可不要再往外跑了。”面对曾经熟悉的邻居,周玉秋已经感到陌生,但他依然不停地点着头。

与众人寒暄过后,周玉秋的大嫂郭清云带着周玉秋回到他暂时居住的家。这是一座看上去还算规整的房子,小院中铺满了长长的条石。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堂屋里的墙皮已经开始脱落,破旧的家具也被随意摆在角落里。虽然条件简陋,但随处可见家人对他的关怀。对于屋内灰暗的光线,郭清云说,家人害怕周玉秋被电所伤,所以没有给他的房间接电线。为了防止周玉秋再次离家,吃完晚饭后,郭清云将周玉秋送回老屋后便将大门锁住。“给他准备了一个手电筒,晚上可以用,我们看着也放心。”郭清云说。

讲述 流浪多年惟一记住家人名字

说起周玉秋的归来, 郭清云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3月11日,她接到威海乳山市海阳所边防派出所电话时,她正在帮村里锄土修路。“从他1992年离家出走后,我们全家人找了好几年,周围的几个县市区都找遍了,一直没有消息。隔了几年后,我们都以为他已经没了。”2003年,郭清云和家族的亲人在村旁的田里给周玉秋修了一个衣冠冢,将一个写有周玉秋名字的牌位埋了进去。每年清明,家人都会去烧香祭奠。如今,周玉秋归来,算是圆了一家人的梦。

对于如何流浪到600公里以外的威海,周玉秋已经记不起来,但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改变了很多。“现在他每天都会将包裹内的东西全部撒到地上,然后再一件件的装回去,生怕别人跟他抢一样。”周玉秋的侄子周峰告诉记者,他的叔叔回家时,带回了两个包裹,里面装满了他收集的物品。叠放整齐的塑料纸,拇指粗细的螺丝,成捆的细线和破旧的雨伞,这是周玉秋流浪多年的全部家当。

此外,周玉秋的身上,贴身放着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这些年他认识的人名。而本子里的第一页上所写的全是他记忆中亲人的名字。“这几年怎么流浪的他都忘了,唯独家人的名字都还记得,说明他这些年是很想家的。”郭清云说,当威海海阳所边防派出所的民警通过电话联系到她时,民警告诉她,周玉秋一直在旁边默默地流泪。

未来 盼望恢复户口能独立生活

周玉秋回家了,最终完成了家人团聚的梦想,但对于他以后的生活,成为郭清云最挂心的事。

程家花观村位于宁阳县新成立的经济开发区内,村里原有的土地被征用后,村中每人每年都会收到数额固定的土地租金。一些年轻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但像郭清云这样年龄偏大的村民便留在家中照看小孩。

郭清云清楚地记得,3月12日,当威海方面确认周玉秋的身份后,他们便开始为路费发愁。“家里的情况并不好,为了去接他回家,我从邻居家东拼西凑借来了1000元钱当路费。”为了节省路费,郭清云和儿子周峰两人前往,为了省钱,两人甚至连方便面都不舍得吃。“幸好当地的民警非常照顾我们,给我们安排了住宿,吃饭也没有花钱。”

如今,郭清云最为担心的是,周玉秋的房子因为规划占地,早已经被推倒了,如今,他只能在二哥家暂住。“他二哥在外面打工,如果回来,这么小的房子又成了问题。”目前,郭清云正在积极地和村里协调,让村委帮助周玉秋将他已经注销的户口恢复,并为他申请低保,这样周玉秋的生活也算有了保障。

“虽然他在外流浪了这么多年,但身体还好,每顿饭能吃三个肉饼。”郭清云说,清明节马上到了,她准备和家族的人一起,将周玉秋的坟头推倒。“终究是一家人,无论有多么困难我们都不会不管他。”郭清云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周玉秋开启新的生活。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