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巧打“品牌”增值社区服务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4-17

生活在高新区娄江街道的居民们渐渐发现,邻里之间,不再是被门阻隔的生硬关系,更多的是因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社区文化,而紧密联系起来的朋友关系。这是娄江街道“一区一品”的魅力所在,每个社区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培育特色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娄江街道下辖7个社区,突出党建引领,将品牌植入社区,培育服务特色项目。”说起“一区一品”,娄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国华如数家珍,他们正在探索一套运行规范、务实管用、百姓欢迎的载体建设和居民自治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以达到“融文化入心灵、以社区为家园、享服务以均等”目的。

  从“配置”到“定制”
 
  特色服务实现“量体裁衣”
 
  前不久,娄江街道举行圆桌会议,数十位居民代表围坐一圈,各抒己见,共同“审议”服务清单。与以往不同的是,清单上的服务不是简单政府“配置”,而是由居民自己打钩“定制”,并通过“审议”这一接地气的自助模式,确保社区服务供需“无缝对接”。
 
  今年年初,娄江街道创新社区服务,引入品牌管理模式,“一区一品”应运而生。成立不久的大学园区社区,可以说是昆山最“高智”的社区,辖区居民主要是高新技术人才,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高。大学园区社区整合科教资源,制定和完善了能满足人才需求的服务举措,推出“幸福港湾——高新技术人才家庭服务”特色服务项目,定期开展“连心桥”团队活动、“夕阳红”文艺沙龙等活动。“这也算是为民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吧,居民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相应的内容。”大学园区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从“品牌”到“招牌”
 
  “供需对接”让服务更精确
 
  来到娄江社区,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微电影《新同桌》即将首发,它将发生在社区孩子身边的趣事演得惟妙惟肖。
 
  说起这部微电影的成功推出,不能不提到社区青少年艺术课堂。娄江社区现有9802户住户,?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常住人口达2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占较大比重。去年3月,娄江社区青少年艺术课堂开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年来,青少年艺术课堂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在社区党支部书记高丽芳看来,社区工作要准确把握群众的新要求,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真正地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一个社区一个品牌。娄江社区有青少年艺术课,红旗社区则推出“点亮群众的心——环境美化亮化工程”,泾河社区推出“快乐夕阳红”,共青社区推出“两岸共赢在娄江——台商精神家园”,新乐融城社区推出“家在融城——文化引领构建熟人社区”等。
 
  ”服务”连着“党建”
 
  叫响“品牌”惠民生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娄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一区一品”创建,街道提出各社区设立一个党建服务品牌,作为社区开展工作的中轴,各项活动围绕党建服务品牌开展,通过服务品牌项目更好地发挥党员、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服务”连着“党建”,高新区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举措、新平台。已推出的七个特色项目,可分为成熟型、初创型和发展型,其中,“幸福来敲门”“台商精神文化家园”“幸福港湾”,既是“一区一品”服务特色项目,也是“一支一品”党建服务项目。 “开展‘一区一品’特色服务项目培育,让我们找准了抓好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社区党建品牌要拿得出、打得响、惠群众,不做纸上文章,真正为群众服务。”赵国华说,引导社区培育特色服务项目,既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也是群众逐步认可、接受、参与的过程,增强了社区工作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