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强筋健骨,薄弱村“脱贫摘帽”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05-09

4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暨2016周庄水乡田园风车季启动仪式在周庄镇祁浜村举行。活动现场,“香村·祁庄”民宿体验活动、打连厢民俗表演等展现了浓郁的田园魅力,让参加启动仪式的嘉宾如痴如醉。打造“香村·祁庄”品牌,是周庄镇鼓励当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也是助力薄弱村“脱贫摘帽”进行的积极探索。目前,祁浜村正在筹备成立周庄镇祁浜村农房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民宿、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等拓宽村级经济发展之路。

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是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全面提升村级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3月底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将通过多途径帮扶全市现有的40个经济薄弱村,努力实现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确保到2016年全市村村实现村级稳定收入超200万元。

政策倾斜

弱村转强有底气

壮大村级经济,一个村也不能落下。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把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推动薄弱村帮扶转化。第一阶段从2006年~2010年,帮扶薄弱村65个,市、镇(区)两级财政及挂钩单位补助资金2.55亿元,加上村级自身投入,共投资建设46个载体项目,形成4.09亿元的经营性资产;第二阶段是2011年~2013年,帮扶对象39个,补助资金7800万元,平均每村每年增加村级经济收入30万元;第三阶段始于2014年,帮扶40个经济薄弱村。通过持续“输血”和“造血”,不少薄弱村由弱转强,走出了困境、提升了实力、改变了面貌。下转A2版 上接A1版 2015年底,全市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13.75亿元,村均达819万元。

做好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关键是要建设好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收入的发展项目。近年来,千灯镇对经济薄弱村及相对薄弱村加强资源倾斜,将部分镇级资产按照属地办法划归所在村,增加村级收益。像新泾村,千灯镇政府将地处该村的鳌峰园属于政府的50%股份赠给该村,使该村每年有上百万元的红利收入;又如歇马桥村,政府将地处该村的原来由政府投资的绿苑农副产品基地无偿赠送,由该村负责管理、收益,每年可增加村级经济收入25万元。

选准路子

持续增收有潜力

每天清晨,位于康居新江南小区附近的江南生鲜市场就热闹起来,特别是来自锦溪镇的野生鱼销售摊点,每天上市的鲫鱼、鳊鱼、花鲢、河虾等新鲜生态鱼供不应求。

水资源是锦溪镇的天然优势资源,近年来,在强化薄弱村转化中,锦溪镇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湖泊水资源,开展生态修复、生态养殖,做好生态渔业发展文章。2014年下半年,包括11个经济薄弱村在内的全镇21个村联合组建了锦溪湖泊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启动了明镜荡、阮白荡和百家荡等5600余亩水面的生态养殖工程,并在镇区以及昆山市区设立专业门店,专销锦溪野生鱼。

如何引导11个薄弱村走出“阴霾”,除抱团发展、联合发展之外,锦溪镇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确定发展路子,通过各个“击破”,充分挖掘村级经济发展潜力。北管泾村地处锦溪镇生态产业区,辖区内有两个邻里中心,流动人口1.5万人。大量人口带来了各种生活需求,村内饭店、摊贩众多,日常管理陷入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针对这一问题,北管泾村创新管理思路,于2013年底成立了锦溪镇锦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环村路西侧设置了有120个摊位的经营疏导点,将流动摊贩变成固定摊位,对周边环境、交通和社会综合治理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并为北管泾村村级经济每年增加56万元的可持续收入。

挂钩帮扶

村级发展有依靠

4月7日,周庄镇富民强村专项会议如期召开,派驻周庄镇9个薄弱村的驻村指导员、联络员齐聚一堂,就去年薄弱村扶持载体项目建设、公益设施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交流,并对今年村级经济新增长点进行梳理。

周庄镇经服中心、富民强村办主任赵金荣告诉记者,位于南部片区的周庄和锦溪,由于地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发展的各类资源相对欠缺,导致村级经济体量比较“单薄”,其中周庄镇就有9个村被列入经济薄弱村。为帮助薄弱村“强筋健骨”,我市共派出第一书记4人、指导员7人、联络员2人,对周庄镇经济薄弱村实施驻村帮扶。

“帮扶单位、驻村工作同志既出钱又出力,仅去年各部门帮扶载体项目及公益设施资金1500多万元,给周庄镇9个薄弱村转换工作带来了明显起色。”赵金荣说,发改委在扶持南湖村过程中,经过多轮实地走访调研,结合实际,对症下药制定帮扶计划,认为可在依靠旅游、配套旅游、捆绑旅游上做文章。在发改委及其驻村同志的扶持下,该村投入资金与旅游公司合作环镇水上游、渔文化展示馆项目,每年分红可为村级收入增加45万元。挂钩单位市水利局在镇水利站产权归并中积极争取、多方协调,把位于镇工业园区的6300平方米厂房一次性划拨到薄弱村祁浜村,每年可增加村级收入63万元。

“块头小,脚头硬。通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周庄镇各村村级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9个薄弱村有望摘去‘薄弱帽’。”赵金荣说。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