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田园新景留乡情 “六宜”祥符记乡愁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5-11

平坦通畅的乡间道路。 本报记者 焦宇炜 摄

  引子

  “这里的空气真好,闭上眼深呼吸太舒服了!”“新铺的水泥路两侧错落有致的红豆杉,真好看!”这是5月1日前来西姜寨乡考察的外商对宜人环境的感慨,也是所有来过西姜寨乡游客的共同感受。

  如今,步入祥符区的乡间村落,平坦的水泥路向远处的村庄延伸,一座座农家居所在绿化苗木掩映下熠熠生辉,一片片农田沃野飘香……

  视野所及、行之所至,黄发垂髫、共话桑麻,怡然自得。曾经灰头土脸的小乡村,抖落了满身尘埃,呈现出一幅生产发展、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图景。

  田园风光的自然美、活力乡镇的生活美、环境整洁的外在美、文明和睦的内在美……今日的祥符大地,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内外兼修、齐头并进,彰显特色、百花齐放,勾勒出“宜居、宜业、宜商、宜行、宜文、宜游”的美丽乡村锦绣新画卷。

  “六宜”乡村:凸显特色留乡愁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祥符区主动践行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文明发展理念,使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相辅相成、融合并进。将基层党建、招商引资、小城镇综合提升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集全区之力构建“三生(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六宜(宜居、宜业、宜商、宜行、宜文、宜游)兼具”的美丽乡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兴隆乡、陈留镇,高标准规划风格古朴雅致的商业一条街尽显文化内涵;万隆乡,颇具中国风的中国结路灯一到夜晚华灯璀璨、赏心悦目;袁坊乡付东村,大气的文化广场、戏楼亭台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半坡店乡,集市退路进院,井然有序;八里湾镇闫楼村,在外创业人士受美丽乡村建设感召,铺设了“功名路”,村民彻底告别“行路难”;刘店乡黄庄村,昔日的“垃圾山”,经平整后建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西姜寨乡,平坦的道路两侧,一望无垠的红豆杉亭亭玉立,群众自发在广场上敲起锣鼓、载歌载舞……

  这仅是祥符区打造“六宜”美丽乡村的缩影。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乡域特色。祥符区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充分考虑各乡镇地理环境、人文历史、交通条件、文化特色等因素,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统筹空间布局、产业支撑、生态环境、建筑人文风格等,确保美丽乡村彰显乡域特色的神韵。

  宜居宜业:村美心舒百姓赞

  近年来,祥符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开展了农村大环境整治、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美丽乡村“133”示范工程等工作,人居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但是,农村脏乱差现象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与撤县设区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很不相称,与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很不相称,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很不相称,与群众的期盼很不相称。为此,新的区委班子经过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外出参观学习,决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全区打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攻坚战。

  抓基础设施,突出小城镇提升。祥符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墙面进行粉刷照白,安装路灯,修建文化活动场所、卫生公厕和供排水设施,修缮残垣断壁,对街道两旁、房前屋后、闲置空地进行绿化。同时,祥符区把乡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重点,统一修建了乡镇集贸市场、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并且做到正常运行,城镇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持续全面开展集中整治的基础上,祥符区集中力量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在现行美丽乡村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追加一定投入,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打造可看、可学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一批体现产业特色、文化特色、休闲旅游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

  抓资金投入,突出资源整合。美丽乡村建设,钱从哪里来?祥符区采取“财政补贴一些、部门帮扶一些、社会捐助一些、群众自筹一些”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该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财政预算,仅2015年就列支300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此外,祥符区将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生态村建设、公厕改造、环境绿化等涉农项目统筹安排,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区直包村单位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积极与分包乡镇、村对接帮扶,目前已累计投入帮扶整治经费1000多万元。

  美丽乡村蝶变,机制是保障。截至目前,祥符区各个乡镇都建有垃圾中转站,如曲兴镇、八里湾镇垃圾中转站设施运转良好,做到专业维护、专人管理,垃圾日产日清。(下转第三版)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