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05-28

“健康人生”服务品牌汲取原卫生局“健康关爱”、计生委“世代服务”两大品牌精髓,确立“为人民健康尽责,为企业发展尽力,为人才集聚尽心”的服务理念,全面倡导“关爱生活质量,惠及百姓家庭”“关护生产健康,助推企业发展”“关注生命健康,服务社会发展”的卫生计生服务价值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群众认可的卫计服务品牌升级版,实现1+1>2的品牌效应。

东西部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方便百姓就医的“银医一卡通”项目实现全覆盖、提供快捷服务的网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预约系统率先建立……卫生计生领域的一项项惠民举措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为昆山民生事业增光添彩,也实实在在地让千家万户受惠。

“把握民生脉动,顺应百姓期待,给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实惠的卫生计生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卫计委全力打造‘健康人生’卫计服务新品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市卫计委整合部门资源,在卫生、计生两大机关品牌优势的基础上,重新打造卫计服务新品牌“健康人生”,成功创建昆山市“五星级”机关服务品牌。

关爱生活质量,惠及百姓家庭

每隔一段时间,家住陆杨新村的胡老伯就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凭市民卡享受血压、血糖、骨密度、肺功能、体重指数(BMI)等多项指标免费体检,各项体检结果会自动存储在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里,而其所在的社区医生则通过档案了解他健康情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就及时进行追踪和健康干预。“‘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健康是我最关心的事情。有了‘健康小屋’,就像有了家庭医生,真的蛮方便。”胡老伯开心地说。

在社区服务中心建“健康小屋”,并通过该平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卫计委关爱生活质量、惠及百姓家庭的关键举措。我市2011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设“健康小屋”,目前,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起“健康小屋”。通过它,居民不仅可以学习一些保健知识,还能彼此分享养生经验。同时,对大病和慢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让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

围绕“关爱生活质量,惠及百姓家庭”这一目标,市卫计委还在全市公园等公共场所开辟健康主题公园和人口文化园,让市民在漫步时,还能了解各种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同时,加强计生协会标准化建设,规范“爱心超市” “生育关怀基地”建设;规范开展“五个一”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建立婴幼儿关爱保障计划;打造“健康班车”“道德讲堂”“健康关爱”载体等。此外,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深入街道社区居民及敬老院、福利院帮助困难群众,给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开展健康咨询、政策宣传、巡回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

近两年来,市卫计委先后开展健康义诊咨询800余次,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2000场,惠及群众40万人次;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组131个、全科医生工作室181个,服务逾3.5万人次。

关护生产健康,助推企业发展

不久前,市卫计委和人社、安监、总工会及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共同举办《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广场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有外来打工人员,还有企业负责人,现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来访咨询人员,宣传各种职业病防治和相关的维权法律知识。与此同时,市卫计委还设立职业病防治知识版画展览,以形象的图片以及生动的文字向广大市民朋友、企业职工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企业职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关护生产健康,助推企业发展”也是卫计委打造 “健康人生”新品牌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持续开展“健康关爱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传染病防控、职工健康体检、健康宣传教育等系列高效便捷服务,为在昆工作的外企高层管理者和各类高级人才提供高端的医疗和保健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促使员工在企业安心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落实上级各项奖励扶助政策,梳理相关行政权力清单,着力简化卫生行政审批程序。如再生育审批实行全程委托、全程代理、服务上门,并率先建立再生育网上办证渠道,以人性化方式提升服务效益。仅2013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奖励金和扶助金共计7000余万元,计划生育各项奖扶政策兑现率达100%。

此外,与总工会等部门合作,建立健全市、镇(区)、企业“职工之家”心理服务中心(站、点)三级网络。通过阵地建设,主动搭建服务职工心理健康的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同时,建立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和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机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技能训练、免费咨询服务等方式,维护和保障职工心理健康,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关注生命健康,服务社会发展

4月27日晚,忙碌了一天的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恢复了平静,20:21,值班微信平台“滴滴滴”报警声突然响起,这是来自市中医院胸痛中心网络医院之一——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紧急呼救。传来的信息表明,患者是一位62岁男性,急性胸痛1小时……情况紧急!一场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战斗”悄然拉开序幕。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接诊后立即启动紧急程序参与患者救治,创造了生命奇迹。

该患者的抢救成功,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推进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病人的诊疗和住院,同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方式,帮扶和指导区镇及社区机构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秩序,达到“关注生命健康,服务社会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我市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家,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东西部医疗中心、市公共卫生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等;服务举措不断创新,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优化预约挂号平台和门诊流程,加快推进区域影像心电平台建设,成立病人服务中心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培养人才,高层次人才保有量继续领跑全省同类城市,各医疗单位加大与周边城市特别是上海、苏州各类三甲医院交流合作力度,提升昆山卫生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