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它让孩子们满怀期待,也让大人们感叹时光飞逝。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通过采访不同年代出生的市民,“找回”了不少有关儿童节的珍贵记忆。
“70后”唐海萍:
难忘音乐老师给自己擦去脸上的雨水
1975年出生的唐海萍是标准的“70后”,家住滨海县南湖附近的她告诉记者,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在县城的体育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由于她是校鼓乐队的一员,所以,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年的文艺演出她都参加。
“那时候的体育场距离学校比较远,我们都是排着队,一路打着鼓,一路走着去。有一年‘六一’节,当我们的演出队伍刚走到体育场大门口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雷阵雨。雨很大,体育场又在室外,很空旷,根本没法躲雨。就在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一位女音乐老师不顾自己淋雨,领着我们朝体育场附近的一栋小楼跑去。”唐海萍说,等跑到小楼后,她和同学们这才发现身上背着的鼓都已经被淋湿了。当时她们心里很担心老师会责怪她们,没想到,那位音乐老师不仅没有责怪,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为她们擦去脸上和头发上的雨水。“记得老师给我们擦的时候,她的脸上和长长的马尾辫上也正在滴水,我们让她先给自己擦一下,可是她却说:‘老师是大人了,没关系!你们可千万别因为淋了雨而生病!’”
30年过去了,唐海萍说,现在每次给儿子过“六一”节的时候,她总能想起那位扎着长长马尾辫的音乐老师和那块湿湿的手帕。“只要一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
“80后”孙红霞:
难忘父亲带去公园玩的承诺未能兑现
1984年出生的孙红霞是市区一家电脑耗材店的经营者。当记者问她小时候过“六一”儿童节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时,她脱口而出:“是爸爸答应带我来盐城人民公园玩而没能来成。”
孙红霞说,她的父母退休前都是县城的小学老师,所以几乎每个“六一”儿童节,她父母都是陪他们的学生度过的。“有一年的‘六一’节正好是星期六,爸爸前几天就说好要带我坐车去盐城人民公园玩,当时我别提多高兴了,心里暗自激动了好几天。谁知,等到‘六一’节那天,爸爸又说学校临时有事不能去了。”
这之后的几年,由于“六一”节都不是周六,学校没有放假,孙红霞与父亲约定的人民公园之行一直未能成行。
“最后,人民公园还是在我要上高二的那年暑假,爸爸才带我去的。”孙红霞说,那天到了人民公园后,父亲领着她玩了动物园,还划了船。“记得当时我们坐的是那种需要脚踩才能前行的船,爸爸当时一边踩一边说,其实,要带我来人民公园玩这件事他一直放在心上。现在想想,爸爸能有这份心意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毕竟他不能兑现承诺是为了陪他的学生们。”
“90后”李忠强:
难忘与同学分享游戏中找到的奖品
1995年生的李忠强是大连人,现在是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大三学生。谈及自己过过的“六一”儿童节,他说最有趣的要算“找奖品”了。
“小时候,我们班级经常会在‘六一’节这天组织去公园或者游乐场郊游。活动过程中,老师会组织做一些小游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找奖品’。”李忠强说,“事先,老师会将奖品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再把这些纸条藏在活动地点的各个角落。等老师‘开始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会一窝蜂地乱找一通。”说起当年找奖品时的场景,电话那头,李忠强不由得笑出了声。“每次,我都是那个最会找奖品的人,一般总能找到四五张纸条,然后到老师那儿兑换四五份奖品。”
“奖品是什么?”记者问。
“作业本、铅笔、文具盒、画笔等等。”李忠强说。
“会有找不到纸条的学生吗?”记者又问。
“当然会有。不过,每次我们这些‘找奖品’能手都会把自己兑换来的奖品分给那些没有找到的同学,让大家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六一’节。”李忠强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