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生态昆山满眼绿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6-07

6月的昆山,绿树掩映,繁花似锦。阳澄湖的碧水,映衬着岸边的青翠,勾勒出城市的秀美模样。

近年来,昆山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之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昆山越来越绿意盎然。

一条红线

留出生命的绿色

碧波粼粼的淀山湖中,鱼儿欢快地在水中嬉戏,特别保护物种翘嘴红鲌、河蚬等在5000亩的专门保护区内,自由自在地生活。

淀山湖是我市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早在2009年,在对淀山湖水生生物资源和水体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市就全面启动淀山湖渔业生态修复工程。如今,淀山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我市还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研究中心专家设计把关,对保护区管理、保护区生物资源调查、翘嘴红鲌与河蚬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

生态红线就是生命线。我市大力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去年,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切实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目标要求纳入年度市长环保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书和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中。坚守全市189.89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积极开展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完成了新增5.64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的调整报告。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空间和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与生态功能区红线的“双线保护”,维护生态战略空间和城市安全资源。

转型升级

描绘发展的绿色

江苏小小恐龙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对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机器换人”,每套设备可以节约4个技术工人的人工,减少50万元的成本,生产效率则提升20%以上。“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公司综合管理中心总经理周德杰说。

转型升级为创新发展打上绿色底色。去年,我市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设立不少于2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932个“十个一批”重点项目……这一切都夯实了绿色发展的基础。去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4%,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和4.8%。淘汰“三高一低”企业151家,腾出土地5198亩,盘活存量用地6333亩。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9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1家。

“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它要求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分区分级差别化管控、负面清单制度和激励约束政策,全面做好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的把关工作,使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在宏观布局上得到规制。同时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推进我市绿色招商转型升级环境准入指导目录。

生态宜居

涂抹民生的绿色

“这几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来参观旅游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我作为村里的义务导游,有时候一天要接待七八辆大巴的客人,客人都赞叹我们村真美!”张浦镇姜杭村村民杨汉生笑着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昆山”目标、改善环境质量主线和守护生态良好底线,积极探索“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交相辉映的“环境美”现实模样。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这正是昆山一脉相承的绿色施政理念结出的美丽果实。“美丽乡村”正成为绿色昆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农村美了,城市更靓了。如今的鹿城大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漫步其中,公园棋布、绿化带纵横、花团锦簇,让人心旷神怡。昆山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后劲,在“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的大笔描绘下,实实在在体现出了生态美的价值,回馈给全市广大百姓丰厚的绿色“红利”。

生态是品牌,生态出效益。昆山还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执法监管、污染防治、改革创新,为老百姓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大好昆山。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