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渊源流长,深受国人的喜爱。在一些武侠电视剧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武林高手飞檐走壁,所向披靡。而现实中像我们河北的沧州、湖南的新化,都是有名的武术之乡。但是在万全这样一个没有习武传统的地方,却也隐藏着一位“草根”高手。他不仅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练功不辍,而且用全部的精力致力于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扬,他就是万全武术协会的创始人——杨宝忠。
眼前这位精瘦的汉子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杨宝忠,当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和妻子在公园一起练功。冲拳、劈掌、弹腿……一套拳术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闲聊中杨老师告诉记者,他习武已经有近40年了。
今年46岁的杨宝忠是万全区丰胜庄村人。小时候,他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立志当一位诗人或者科学家,而是想要成为一名“武林高手”,为此他没少挨父母的骂。
初中毕业后,父母想让杨宝忠学习木匠或瓦工,但他依然痴迷于武术,遍访名师求教,因为这个曾多次和家里闹翻。
1992年,杨宝忠不顾家人的反对,向朋友借了700元钱作为学费,只身一人踏上了外出习武之路。他先后在保定、河南等地的武校拜师求学,先后学习了金刚力功、谭腿、曲棍、罗汉拳等拳术。
为了使自己的所学得到家人和乡邻认可,也为了学有所用,学成回乡后,杨宝忠开始在村里教授乡亲们练武。但由于当时人们对武术文化认识不足,跟着他学习的多是一些常年患病抱着治病求医目的学员,再加上是免费授课,一段时间下来,别说是成家立业,就连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都成了问题。几年后,杨宝忠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心爱的武术事业,与朋友合伙做起了小买卖,但他从没有放弃自己对武术文化的追求,闲暇时依然访名师、读拳谱,练功不辍。
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武术修炼的“独行侠”,让习武健身在万全蔚然成风,1997年,在朋友的介绍和帮助下,杨宝忠来到当时的县城孔家庄开办武术培训班。一开始班上只有六七个学员,但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坚持,学员越来越多,杨宝忠的武术培训事业开始一天天风生水起。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伴随而来的却是很多人特别是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杨老师觉得在万全推广武术健身变得日益迫切,通过不懈努力,杨宝忠的武术培训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他这里习武健身,目前班上已有学员百余人。
为了在万全大地上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华武术文化,2012年,杨宝忠和几个习武的朋友一起注册成立了“万全武术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万全武协”会员已达一千多人。会员们除了日常习武锻炼,还多次参加国家以及省市组织的各类武术比赛并获奖,并经常应邀在市、区各种大型活动上进行表演。
记者在杨老师的家里看到了满满一桌子的证书。杨宝忠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妻子的支持和付出。杨宝忠的妻子曾经是他的学生,深得杨老师的真传,中学毕业后便一直跟在杨宝忠的身边,与他一起为武术推广事业努力。同样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多年来,夫妻俩相互扶持,共同在武术传承事业上协力前行。
如今,杨宝忠不仅有自己的武术培训班,而且在万全区多所中小学兼任武术教师,在圈内,他被学员们亲切地称为“大师傅”。从97年到现在,他所教的学生已达2000多人,可谓是“门人弟子”遍天下。其中很多学生都参加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试并晋级,一名叫杜旭的学生更是在比赛中荣获河北省散打冠军。但面对越来越多的学员,杨宝忠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杨老师说,让武术之魂在万全大地上开花结果,让中华武术文化发扬光大,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现在万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了武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我觉得应该继续努力,让万全武术事业更加繁荣,让咱们中华武术文化能在万全大地上得到传承、得以发扬,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兰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