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麻张”“横竖横”“饭昂吃”……7月4日,近30名新市民子女在图书馆上了“学说昆山话”公益培训班首堂课,从昆山历史、昆山话基本发音开始,慢慢了解这座城市及其方言。这一项目被市文明委列为2016年度昆山市文明城市创建实事工程,由昆山日报社、市社区培训学院联合主办,共计20课时。
昨天上午9时许,中华园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浩然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培训现场,签到后便开始认真听讲。王浩然妈妈告诉记者,尽管全家来昆山已有10多年了,但都听不懂昆山话,让他们没有融入感。“前不久看到昆山日报小记者微信平台发出‘学说昆山话’公益培训的消息,我们就赶紧报名了。”当天上午,王浩然的父母全程坐在教室后排,和孩子一起上课。
昆山国际学校三年级学生谢梓涵告诉记者,“学说昆山话”培训班是她自己要求参加的。原来,安徽籍的谢梓涵很想学昆山话,但苦于找不到途径。“现在有老师教,我肯定能学得又快又好。”谢梓涵说。
此次“学说昆山话”主要面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新市民子女,从7月4日开始到8月17日,每周一三五上午上课,老师均为昆山话吧本土方言文化交流中心的志愿者。他们将围绕昆山方言的发音组成、各类代词、日常生活用语、本地童谣、昆山名人和特产等贴近生活的内容给孩子们上课。“坚持上完课的学员基本能听懂昆山话,坚持练习的话甚至还可以用昆山话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市社区培训学院老师、昆山话吧本土方言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潘勇说。
本次活动由洞庭山天然泉水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