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展公道正派 筑“红色港湾”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7-22

核心提示

“红色港湾”服务品牌是市委组织部改进机关作风、丰富服务内涵、优化部门形象的有形载体。“红色港湾”标志由红、白、黄三色构建而成,标志整体造型为“中”字,代表江南水乡河流的两条飘带围绕党徽构成“心”形,象征“红色港湾”是党员干部人才的心灵家园。

深化教育服务内涵

建党员温馨幸福之家

深化党员教育服务内涵、完善干部选贤育能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自2007年创建“红色港湾”机关服务品牌以来,市委组织部以“公道正派”为宗旨,以“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为目标,以“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作为品牌理念,坚持对内从严治部,对外主动服务,把“红色港湾”建成关心关爱党员的“红色港湾”、干部成长成才的“红色港湾”和助推人才腾飞的“红色港湾”。

一包小小的石灰解决了居民的燃眉之急,一次亲切的慰问温暖了困难家庭。小区居民感动地说:“民若有所需,社区就有所应。”社区老党员说:“离岗不离责,退岗不褪色,我们作为社区的一分子,就有义务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是昆山开发区长江路街道玉龙社区党支部老党员的共同心声。早在2007年,玉龙社区党总支就响应市委组织部号召,积极创建特色服务品牌“红色沙龙”,一些退休老党员主动加入“红色沙龙”,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创建服务品牌“红色港湾”中,市委组织部与相关部门单位联动,先后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建立“红色驿站”、在社区建立“红色沙龙”、在街道建立“红色家园”、在非公企业建立“红色方阵”、在组织部机关开展“红色记忆”图书漂流活动。一系列活动为全市党员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以“三访三解三促”、解决问题月、诚信服务月、“在职党员统一服务日”为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企业党建方面,启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五彩行动”,发挥党组织作用,为党员员工构建创先争优、身心健康、生态环保、职业规划、文化关爱平台。遴选180人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组织101对新老书记开展“红色接力”行动。推动机关服务品牌进社区,深入实施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与社区党员“双结对”活动。制定《昆山市流动党员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完善选贤育能机制

建干部成长成才之家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选贤育能工作机制,把创建“红色港湾”服务品牌活动与培养干部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并从严加强组工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促使组工干部自觉严格按照党的政策、组织原则和规章制度办事,客观公正看待自己,公道正派对待他人。

市委组织部完善干部选任制度体系,制定《昆山市“动议比选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试行)》和相关配套细则,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强化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执行干部档案任前审核、考察对象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有效防止选人用人失察失误。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制定出台《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意见》,面向农村、街道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10个领域工作经历或专业特长的342名优秀青年人才,组织开展理想信念、领导艺术、社会管理、廉政教育等七大类专题培训,从中遴选48人赴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展“红色体验”,14人挂职新一轮农村“基石工程”。举办昆山市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精选5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市委党校、淮安市委党校和省委党校培训锻炼。

干部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培训。2015年,市委组织部健全完善党校集中培训、“菜单式”选学、干部在线自学相结合的干部培训体系。强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组织围绕依法治国、“四个全面”战略、“三严三实”等专题开展集中研讨。加快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紧贴发展实际需求,推进专题化分类培训,与国内知名高校和教育培训基地合作,举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等专题培训;举办“菜单式”选学讲座13场,实施重点管理、统一管理培训项目50个,参训1万多人次。

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

建人才创业创新之家

今年年初,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公布了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名单,我市3人入选,至此我市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拥有量突破百人,达102位。此外,还有83名省双创计划人才、10个省双创团队在我市创新创业。在福布斯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人才指数(0.5111)继续位居县级市第一;自全省县市人才竞争力排名开展以来,连续三年位居第一。这是我市大力推进人才生根战略、力促城市转型创新的写照,也再次印证我市已成为人才集聚高地、创业创新家园。

人才集聚源于昆山爱才、引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多年来,市委组织部以“红色港湾”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坚持以“才”为本,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在吸引人才、服务人才、发挥人才效应上做足做深文章。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以人才拥有更多“获得感”为出发点,出台创业创新、招才引智、绩效评价等系列文件,落实人才优先战略;加快人才载体建设,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建设,为高层次人才落户昆山、扎根昆山提供坚实基础;提升“昆山服务”,加速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把创业创新环境做优做细,为在昆创业创新人才积蓄上升力量,提供发展空间。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这样评价昆山:“昆山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地方,除了我本人以外还有很多清华学子也选择昆山作为他们未来事业发展的基地。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来到昆山,通过创新创业这个舞台和自身持续的努力,成就自己的大事业。昆山是年轻人成就事业的地方。”

人才的集聚和人才链的完善,发挥出“人才引领产业”的“裂变效应”,有力地推动了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服务经济品牌化,实现了“昆山制造”加快转向“昆山创造”,“人口红利”加快转为“人才红利”。2015年,全市创业类人才企业缴纳税收超过4亿元,同比增幅20%;全市人才贡献率达到47.2%,效益产出位居全省前列。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