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要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委和苏州市委决策部署,认真总结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面转型升级,全力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牢牢保持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
去5年工作成绩单
■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从期初的2100亿元增加到308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跃上3000亿元台阶的县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63.2亿元增加到28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7.8%上升到9.2%;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8.6%、52.7%和100.4%;外贸进出口在逆境中保持正增长,为全省和苏州外贸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累计新增到账外资77.5亿美元、注册民资1270亿元。昆山连续多年稳居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荣获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七连冠”。
■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两岸电子商务合作等试点有序推进。昆山高新区被列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阳澄湖科技园建设有序推进,两岸青年创业园等众创空间加快建设。旅游度假区实质性运作。制定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03家,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20.3和12.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9个百分点。共认定总部企业108家,累计70家企业上市挂牌。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23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9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期初的5.9件提高到31.4件,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各类城市第11位。全市人才总量达33.7万人,102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3名省 “双创”人才、10个省“双创”团队在昆创新创业。
■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大力促进富民增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755元,年均增长11%。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文化艺术中心、昆山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东部医疗中心、西部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启动建设,昆山当代昆剧院组建成立,“汤尤杯”世界羽毛球赛成功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域化实践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深化平安昆山、法治昆山建设,建立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公众评判庭”,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成为全省首批法治建设示范市。不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每年八月定为“安全生产检查月”,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常态化制度化。
■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镇村布局、综合交通等规划,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达72%。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建成投运,中环快速路建成通车,马鞍山路东延等工程全面完成。昆山杜克大学一期建成开学。大力实施美丽村庄和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黑臭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明镜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加快“四个十万亩”上图落地,农业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9%,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张浦镇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国家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市场监管、商务和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执法。创新设立中心城区四个城市管理办事处。整合企业投诉处理中心、“马上办”等机构,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推进新昆山人文化本土化、身份市民化、服务均等化,制定实施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地入学管理办法。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在省内率先实现“三证合一”全覆盖。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调优结构、做精主业、做大规模。全面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推广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
■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创新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专项教育,建立完善履职保护、绩效考核、创新激励、责任追究“四项机制”。注重学做结合,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服务型、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市委党校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十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源头治理,抓好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领导,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统战、群团、人武、双拥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核心,深入推进“昆山之路”从头越、“五大发展”走在前,努力建设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宜居城市,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探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牢牢保持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
今后五年发展奋斗目标
对照“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5%和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科技贡献率和人才贡献率分别达67%和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三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73%,PM2.5浓度均值下降至每立方米45微克;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0%以上,法治建设满意率达93%。努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先进制造业名城,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与国际规则深度接轨的开放创新改革先行先试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 五个牢牢把握
一是牢牢把握 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改善才有保障,和谐稳定才有基础,社会文明才有根基。我们要保持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既要保持经济总量的适度增长,更要实现经济质量的加快提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二是牢牢把握 创新核心动力
要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更大力度推进发展理念、路径、举措和体制机制创新。要强化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发挥沿沪对台优势,依托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平台,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的红利,以改革创新的率先保障发展的领先。
三是牢牢把握 民生根本目的
民生改善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干事创业,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都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我们要善于听民声,既要经常听、深入听,更要听得到、听得进,切实把群众最想办、最困难的事情搞清楚。我们要善于解民忧,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切实把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的事情摆在前面、尽快解决。我们要善于聚民心,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展、共建美好家园,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牢牢把握 稳定首要前提
稳定是繁荣的基础,没有社会大局稳定,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昆山人口基数大、企业数量多,保持社会平安稳定更具紧迫性。我们要时刻警钟长鸣、未雨绸缪,处理好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在公共服务、动迁安置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协调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更加注重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城市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五是牢牢把握 全面从严治党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领导干部要有政治纪律,也要有百姓情怀;要严格贯彻上级要求,也要积极呼应群众期盼;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寻找和解决工作中的短板。我们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决破除“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消极状态,不断强化主动作为、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坚决破除“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安逸心态,不断强化永不自满、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坚决破除“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漂浮作风,不断强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凝聚推动昆山发展的强大合力。
★★★ 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增创发展领先优势
1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总量质量双提升。
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按照江苏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要求,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经济生机与活力。
● 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 完善创新产业生态。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功能品质再优化。
按照“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要求,着力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现代功能、文化特色、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加快推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
● 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 统筹功能设施建设。
● 突出文化引领发展。
● 提升精细治理水平。
3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更宜居。
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环境保护和治理为重点,以提升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努力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生态更宜居的“美丽昆山”。
协调生产生活生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
突出严控严管严惩,强化环境污染治理针对性。
统筹政府企业社会,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性。
4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
积极融入国家扩大开放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沿沪对台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
●力争重大政策率先突破。
●强化重点园区特色发展。
5 坚持共享发展,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社会治理创新步伐,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市人民。
● 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 切实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 着力加强平安法治建设。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保障各项事业发展
履行新使命,实现新目标,党的领导是关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提供坚强保障。
●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源泉。
●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素质。
●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