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盐城第一高楼“底座”浇筑成功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8-01

7月29日20时,经过48个小时连续浇筑,“盐城第一高楼”迎来主体结构开工以来的首个重大节点——“底座”一次性浇筑成型。约9500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量,刷新了此前我市单次混凝土用量3800立方米的最高纪录。

图为先锋国际广场超高层酒店写字楼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王亚洲  摄

图为先锋国际广场超高层酒店写字楼项目施工现场。王亚洲  摄

“盐城第一高楼”——先锋国际广场超高层酒店写字楼项目,位于建军西路北侧、小海路西侧、越河路南侧;设计高度为51层、216米,总建筑面积约12.21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刷新盐城地标高度纪录。该工程由市国投集团负责实施,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铁集团。“此次浇筑的主楼筏板主体厚度3米,局部核心筒部分的厚度达7.2米。筏板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不但要承受大楼的重量,还要传递地下桩的顶力。主楼筏板消耗了1400吨大直径高强钢筋,以保证坚固程度和承重能力。”中铁集团项目技术负责人李炜说。

按照施工质量要求,筏板必须一次性不间断浇筑完成。“为保证浇筑连续性,我们克服持续高温天气、施工场地狭小、浇筑方量大、时间跨度长等难题,先后四次商讨调整施工方案。”李炜说,130多名工人“三班倒”连续作业,4台汽车泵、3台车载地泵和50多辆混凝土搅拌车接力配送,从7月27日20时起不间断浇筑,用掉约9500立方米混凝土。

控制混凝土里表温差是施工的另一大难点。“温差过高容易造成混凝土内部裂缝,影响浇筑质量。”李炜说,“我们采用的低水化热水泥,比普通水泥水化时释放热量更少;提前两周将沙子、石子、添加剂等入库降温,采用冰水拌和,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超过30℃;根据混凝土入模深度,预设了1400多根热传感导线,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确保里表温差在25℃以内,控制温升峰值不超过50℃。”

“为减少夜间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速度更快、污染更少、噪音更低的汽车泵和车载地泵。”李炜说,混凝土泵管输送作业后需清洗管路,如用水冲洗50米长的泵管,一次会浪费3吨水和2至3立方米的混凝土,“我们用空压机吹送海绵球来‘擦洗’泵管,减少了用水,顶出的混凝土还能再用,节约又环保。”

目前,工程已创下盐城建筑史上多个之最:86.55米——最长混凝土搅拌桩;25米——最深基坑开挖深度;9500立方米——最大单次混凝土浇筑量;最大起重量25吨、爬升高度230米——最大塔吊。“筏板浇筑成功意味着工程转为向上施工,进入了大规模主体施工阶段。”项目经理邓凌青说,“我们将发扬铁道兵精神,科学合理组织施工,向盐城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