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我市已当选的51位“中国好人”中,14人被评为敬业奉献类好人,他们——
爱岗敬业创佳绩 无私奉献作表率
“马克思主义阵地守望者”王强,坚持“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有品位”,与病魔顽强抗争3年多,把工作延续到生命最后一刻;“反贪先锋”刘文胜,从事检察工作20多载,扎根基层,忠诚履职,经他之手绳之以法的职务犯罪分子超过200名;“学法状元”袁卫国,从业30多年来,爱岗敬业,情系司法,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先后办理30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三老一关”主任李永光,退休不褪志,离岗不离心,始终保持一名老共产党员和公仆的本色,乐于奉献,发挥余热,传播正能量……他们是你我身边的中国好人,他们是爱岗敬业的表率,他们是厚德盐城的践行者。据初步统计,在我市已当选的51位“中国好人”中,有14人被评为敬业奉献类好人;在当选的“江苏好人”中,有26名敬业奉献类好人,占比超三成。
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应该具备的;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因为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1970年9月出生的王强,生前系盐城师范学院教授,从教20年始终坚持“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有品位”。“遇到王老师,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谈起王强,许多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这句话。在王强看来,“老师对学生,要像父亲对孩子一样掏心掏肺”。2008年11月,他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在此后与病魔抗争的3年多时间里,他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并在病床上完成了一部20余万字的专著。虽然因病不能上课,但他坚持每周到新校区办公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指导20多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当病情恶化,说话都很艰难时,他还乐观地说,动动脑筋的事还是可以做做的,还可以帮教师修改修改论文。
专心致志以敬其业,是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去年9月29日,中国好人榜9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84岁的盐城“南丁格尔”奚家凯光荣登榜,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奚家凯1950年来到盐城工作,退休后,于2010年设立“奚家凯奖教金、奖学金”,每年捐资10万元,用于奖励从事护理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护理专业学生,目前捐资金额已达60万元。这位盐城护理事业的创办者,把最好的年华和毕生的时间献给第二故乡盐城,奚老在“家书”中写道:在我百年之后,把骨灰撒进盐城的串场河,把房子留给学校,留给我钟爱的护理事业。
“我捐资设立奖教金、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护理专业的师生传承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献身的‘人道、职业、奉献’精神。”目前,已有40多名从事护理教育教学的青年教师和90余名护理专业学生获此项奖励。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乔学斌对奚家凯的爱心之举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奚老是我校护理教育的开拓者,也是教师队伍中的先锋典范。我们一直号召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和大力传承奚老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成为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爱岗,就是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是爱岗的升华,是对工作的一丝不苟,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奉献,就是给予付出,不计得失,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爱岗、敬业、奉献,是普通而崇高的道德情操。一个好人,有一个故事;一群好人,就有一种规律。在盐城,身边的好人生动诠释了“厚德盐城”的城市精神,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付出爱心和耐心,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了一种勃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铁血干警”王成女,小事大爱一做就是近30年。她一直工作在基层,兢兢业业干好每一项琐碎事务,她经济并不宽裕,却十年不间断帮助贫困儿童,自己病魔缠身,却不辞辛苦感召失足青年,她的工作琐碎,却无微不至为社区“空巢”老人服务。
安监局长陈亚平,32年坚守生产一线,罹患癌症依然为安全护航。陈亚平从事劳动保护和安全监管工作32年,罹患癌症7年,先后做了4次大手术,接受了8次化疗,腹部布满手术留下的10处创伤,但他仍以坚强意志和满腔的热情,积极奋战在安全监管第一线。
农业中心主任程来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区位优势,竭力推广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在全国文明村仰徐村建起了千亩标准蔬菜园、千亩设施草莓园、千亩设施葡萄园、千亩绿色景观园和千亩标准良田示范区等“五千工程”,带动当地15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
我市创新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举措,为好人建馆、塑好人雕像、传好人精神,让这座“好人之城”声名远播,让“好人文化”浸润到大街小巷,深入到城市灵魂,融入到百姓生活。参观好人馆、观摩好人雕塑的市民纷至沓来,目前已有12万人次前往参观学习。不少市民表示,好人有好报,我们要向好人看齐,自觉学习好人,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