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树影婆娑,在巴城镇静谧的小桥流水之上,仿佛时时要荡起委婉多情的昆腔笛韵。
8月3日,著名昆曲小生、第二十三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巴城人俞玖林在巴城老街的工作室开幕。站在家乡父老面前,俞玖林饱含深情地说:“昆曲是我一生的事业,我最想做的就是促成昆曲学社,打造出昆曲传承新模式,让家乡成为当代的昆曲人才基地。”
昆曲工作室名家担当、“小昆班”后继有人、文旅融合方兴未艾——600年的昆曲,一代代巴城人接力守望。巴城镇党委书记谷文华说,巴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昆曲大美,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勾勒产业多元,保留古镇记忆,擦亮文化品牌,彰显民风之美,今天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原色文化魅力的“昆曲小镇”。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曲雅韵唱到今,巴城守望昆曲600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中最著名的唱词恰恰唱出了作家杨守松对昆曲难以言表的情感。从《昆山之路》到《昆曲之路》,再到《大美昆曲》,杨守松不仅完成了文学创作的新跨越,而且传递出直抵心灵的新力量。
大美昆曲,美从何来?8月4日,巴城老街醐途楼里,杨守松娓娓道来昆曲的悠久历史:从600年前昆山腔、玉山雅集的形成,到400年前《浣纱记》打开昆剧演出大门,再到上世纪20年代挽救昆曲于将亡之际……昆曲兴衰的重要节点,都与巴城或巴城人紧密相连。在他看来,这是历史的安排,更是巴城人的荣耀。
回望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昆曲发展史画卷徐徐打开:600年前,元末文学家顾阿瑛在阳澄湖畔广纳天下名工歌伶,于草堂酬唱咏和,成为第一个拥有昆腔私家班的巴城人,并形成了优美的“昆山腔”雏形。顾阿瑛所创的“玉山雅集”,成为中国三大雅集之一。
400多年前,巴城人梁辰鱼用昆曲创作出《浣纱记》剧本,真正使昆曲第一次走上了舞台,成为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剧种——昆剧,由此被后人尊为百戏之祖。
到了现代,在昆曲将亡之际,巴城人吴粹伦与一批志同道合之人于1921年成立“昆剧传习所”,救昆曲于危难,培养了戏曲界“泰山北斗”的“传”字辈学员。
昆曲600年,对于巴城而言,既有着百年不息的传承脉络,更有着割舍不断的眷恋之情。
最撩人春色是今天——
一张蓝图绘到底,小镇演绎“昆曲复兴”
“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牡丹亭》的《寻梦》一折中典雅优美的唱词,几近梦境,美轮美奂。
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传承,也来源于与时俱进的创新,这是巴城对于昆曲的把脉。百年来,特别是2001年昆曲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批“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巴城扛起了保护与发展昆曲的大旗,掀起了一场新时代的“昆曲复兴”。巴城人不忘初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世人呈现了从培训、表演,到创作、研究的“一条龙”昆曲传承之路,昆曲粉丝“昆虫”覆盖老中青。
2000年,石牌中心小学成立“春蕾戏曲团”,后易名为“昆山市小梅花艺术团”,并专攻昆曲,先后走出了李沁、钱瑜婷、尤磊等一大批“金花奖”得主,并向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的戏剧院校输送了20余名优秀学员。
2006年,杨守松工作室落户巴城老街。2009年9月,杨守松工作室更名“醐途楼”,成为文人墨客雅集的优雅空间,也成了昆曲艺术的研讨之地。在醐途楼工作室,诞生了《昆曲之路》和《大美昆曲》等名作。如今,新作《昆曲大观》即将面世。
同样,怀着对昆曲的无限痴爱,昆山阳澄湖名人文化村玉山胜境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岗斥巨资浓缩重建“玉山草堂”24景,其主创的“玉山草堂”雅集活动,至今已出版《玉山草堂》九期,俨然已是昆曲交流聚会、弘扬、普及的“梦工厂”。
如今的巴城老街,俞玖林昆曲工作室、陈东宝笛子工作室、倪小舟竹刻工作室等相继落户。龙云崌茶楼、水磨韵昆曲展馆等场馆的“厅堂版”“舞台版”昆曲表演轮番登场,这里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昆曲老街”。巴城镇古镇保护(建设)办公室主任全坚良说,巴城还将投入建设昆曲民宿、昆曲茶馆等昆曲文化体验场所,打造河南街滨河昆曲片区,让巴城古镇更有“腔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一路行走一路梦,跨入“文化+”新时代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悦事谁家院。”400年前,汤显祖完成不朽的传奇《牡丹亭》,昆曲由此进入鼎盛;400年后,昆曲与旅游、动漫、生态跨界融合,“文化+”使得昆曲发展迈入了最好的时代。
昆山旅游度假区阳澄湖旅游度假中心主任顾继英表示,作为巴城最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昆曲是游客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旅产品。巴城不仅精心打造以昆曲文化为魂的历史文化老街,还将建设历史文化展示馆、“汀上古韵”昆曲主题酒店,并打响重阳曲会、长三角民歌展演、中国竹笛音乐节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品牌。
巴城的发展离不开阳澄湖。“昆曲源头”“大闸蟹之乡”的强大感召,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巴城趁势打造以休闲体验、生态养生和精品民宿为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新业态,实现了昆曲表演、美食餐饮、娱乐体验、接待住宿联动发展,使得游客在巴城“望得见湖水、吃得到美食、记得住乡愁”。同时,巴城还另辟蹊径,将昆曲发扬融入招商引资中,在得知台湾著名漫画家林政德积极传承与发扬传统的昆曲时,坚定邀请其成立的昆山合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昆山软件园。
巴城镇镇长孙道寻表示,以昆曲、大闸蟹为品牌龙头,巴城将逐步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品蟹、冬养生的“四季游”乡村旅游业态,努力打造具有江南特质的人文生态小镇、宜居宜业的旅游度假小镇和文蕴深厚的昆曲特色小镇。
幽兰灿烂绽放,在于吸纳泥土芬芳。无论是正仪并蒂莲社区昆曲社里表演的风雨无阻,还是巴城小学里阅读连环画《昆腔缘起》《水磨新声》的一纸风行,抑或是巴城老街上回荡清丽悠远唱腔的灵魂共鸣……任是何时何地,有昆曲就是良辰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