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识网消息:暑期,北京科技大学来自四川的同学邀约本校12名大学生,共同发起了“美丽中国环保之旅●雨城森林资源公益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依托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从竹木、森林剩物的开发利用现状着手,围绕森林资源与环保、森林资源与民生、森林资源与发展三大主题,展开走访、调查,并以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独有的视角,去着重审视那些放错了位置的森林废弃物;并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微纪录的拍摄,提高大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
实践团的实践活动自2016年7月25日开始,至8月8日止共计15天。无论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如注,实践团所有成员都严格按照新方案跋涉在林间小道,走村串户,渴了掬口山泉水,饿了到农户村家买来嫩玉米或煮或烧,队员们不止一次成为落汤鸡,不少队员被烈日晒伤。十多天里,成员们徒步110余公里,共走访12个乡、132户农家、3家木材厂,发放环保知识小册400余份、问卷92份,进行宣讲1场,拜访革命老前辈4位,拜访红色长征途径地2,参观1家活性炭企业建设工地。
青山绿水,造福当地村民
雅安地处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我国著名的“雨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充沛的降水为森林资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雅安市荥经县的日子里,实践团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丰富的森林资源、得天独厚的地质环境的迷人,和因此富裕的村民的喜悦。雨天烟雾袅绕、晴天碧空如洗,对于实践团这群从雾霾中走来的学生来说,仿若身入仙境。千年珍稀古树掩映的云峰古寺、青山和珙桐树环抱的周坪村、依山傍水的兰家山,无不体现了当地政府、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珍稀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政策;宝峰彝族乡凭着优厚的自然条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量种植茶树,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不小的财富。
无奈迷茫,资源浪费闲置
然而经过实践团的走访调查,成员们看到的更多是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闲置和村民的无奈、迷茫。在荥经大大小小的木材加工厂里,堆积如山的边皮、木屑无法利用,任其日晒雨淋,致使污水横流;当地一家造纸厂因环保而倒闭后,竹木销路极窄,收购价格低贱,又加上山区交通不便,漫山遍野的竹子因缺乏有效地轮伐,正逐渐枯萎、死去;村民农作产生的大量秸秆,只能在田间地头被付之一炬……当地村民的合理利用意识也很低下。在走访的132户农家中,仅有4户可以说出竹木、木材加工剩物、秸秆等可做肥料、工业原料、活性炭原料等较为现代化的用途,而其余农户,仅仅知道竹木可用于制作背篓簸箕、蔬菜大棚,树木可用于建造房屋。针对县城居民的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也如出一辙。
用心实践,知行合一引关注
实践团,在进行调查采访的同时,团队成员也为村民们进行有关知识的普及。实践团通过发放环保知识小册和进行小型环保宣讲,耐心地向村民们解说木材加工剩物和竹木可作肥料、工业原料、活性炭原料等现代化用途。成员们在村民认真好奇的脸上,看见了知晓“废物”可变财富的喜悦。
在新添乡熊家山,实践团见到了一家正在建设的大型活性炭企业,他们打算以周边村民的秸秆,木竹加工厂边皮、木屑等废料和雅安地区丰富的竹木生产活性炭,届时将利用掉周边的秸秆、木竹加工厂的废弃物和现在被人废置的竹子。实践团将调查到的秸秆、边皮、木屑、竹子等原料的数量、价格、木竹加工厂老板、村民的想法等信息整理成文,提供给该活性炭企业,并得到了该企业的感谢信。在走访普及的途中,实践团偶遇四川旅游学院志愿服务队,双方就各自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实践团后期也将通过撰写相关论文和制作环保宣传微电影来引起更多人对荥经县森林资源利用现状的关注。
在为期15天“风雨难测”的实践中,实践团的每一个成员经历了一场真切的人生洗礼,“乐观向上,随机应变,听从指挥,团队协作,不屈不饶”成为实践团任务得以成功完成的法宝。8月8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但是后续工作任在继续。成员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将有利的信息和实践团的意见、建议反馈回当地政府、村民和相关企业,并按团队分工完成成果报告及微电影,继续践行北科实践精神。(图文/胡浚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