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www.ciftv.com)记者 顾宝军 通讯员纪明国 报道;二百公里急救转运“生命接力”一名急性心梗患者获救
日前,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市首例120急救转运途中急性心梗溶栓,救治一名在柴河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接到求救电话到溶栓成功仅2个小时, 2台救护车联动生命接力,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成功获救。
日前的一天中午,正值午休时间。扎兰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成艳接到柴河医院史强院长的电话,有心电图请她帮忙远程会诊。杨院长打开手机,心电图上扬的ST段映入眼帘,“急性心肌梗死”,对经验丰富的杨成艳副院长来说,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不可预知的下一秒,对患者来说,都会危及生命。杨成艳副院长建议立刻对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但乡镇医院并没有配备溶栓药物,她果断指导进行口服药物负荷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讲,口服阿司匹林疗效微乎其微,而柴河距离扎兰屯市区近200公里,驱车最快也要2个多小时,况且患者病情特殊不能受到任何颠簸和刺激,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而救护车营救往返需要6个小时,是等还是运送?每一秒等待对患者来说都会增加一分风险。杨成艳副院长决定让患者从柴河方向运送,扎兰屯市人民医院中和急救站救护车前往对接,接力抢救患者的生命。柴河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得知情况后,迅速派出最好车辆和司机运送,扎兰屯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各科室急救骨干迅速到位,配合抢救治疗。与此同时,杨成艳副院长带着护理组及静脉溶栓药物、抢救设备等从医院出发,并与护送患者的柴河医护人员随时沟通病情,电话指挥车上医生和护士治疗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确保路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医院值周院长接到报告后,安排医院急诊科、医务科、护理部抢救小组严阵以待,并指挥2台救护车拉开了生命救治的接力赛,所有医务人员捏了一把汗。14时分正,柴河运送车与中和急救站救护车在萨马街对接成功,将患者转运至救护车上。15时分正,在惠风川,扎兰屯市人民医院急救车与中和救护车对接成功,杨成艳副院长赶紧转至救护车查看患者,而此时此刻,急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已过2个多小时,再转回到医院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杨院长交代有冠心病,患者就会立即出现胸闷症状,患者受不了任何刺激,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心脏意外。这种情况下,无法与患者家属沟通交代,来不及让患者家属签字,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杨成艳副院长冒着车上溶栓治疗有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的风险,承受了巨大压力,她没有考虑自己将要承担什么严重后果,唯有一个信念,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患者,要让患者有一个好的结果。她当机立断,在救护车上对患者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救护车一路呼啸直奔扎兰屯市人民医院,而溶栓药物也在一点一滴的进入患者体内。16时,救护车到达医院,等在医院的急救小组早已启动绿色通道,仅仅1分钟左右就将患者送到心内科CCU病房,16时17分,患者出现溶栓成功的标志,再灌注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回落,患者胸闷出汗明显减轻。当晚19时,在做了冠脉CTA后,证明主要罪犯大血管左前降支近端病变已经恢复三级血流,血流通畅,在场所有人发出了欢呼。这时他们才感觉到饥饿和疲劳,所有人从中午到晚上都滴水未进。此时此刻,扎兰屯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抢救小组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急性心梗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死率可达40%,送院前死亡率高达30%,溶栓成功率50%。该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扎兰屯市人民医院精湛的诊疗技术水平和医务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完善的院前院内120急诊急救网络和精诚协作的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