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爱心方舟”载“梦”远航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29

一颗红色爱心、一叶绿色方舟、一片蓝色海洋,这是市残疾人联合会机关服务品牌“爱心方舟”LOGO的主要元素。“爱心方舟”以红、绿、蓝三种象征“生命之源”光的三原色为主体,寓意生命与光明的美好交织,汇聚社会爱心,为残疾人扬起理想风帆,驶向幸福港湾。

从改善无障碍出行的硬件基础设施,到完善康复、文化教育等助残服务,再到夯实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市残联与社区党组织结亲,同困难残疾人结对,大力实施残疾人幸福工程,打造坚不可摧的“爱心方舟”,为残疾人载“梦”远航。

● 吹响惠民“先锋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

家住淀山湖镇杨湘泾村的王裕亮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市残联“爱心方舟”以党员为骨干的助残服务队会同淀山湖镇残联免费为其家庭进行无障碍设计和改造,在室内、楼梯和卫生间安装了不锈钢扶手,在大门口进行坡道改造,使他能自行上下楼和料理个人卫生,并为他配发助行器,使他能“走”出家门,观赏外面的风景。这是市残联以康复知识、技术指导、辅助器具、无障碍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康复服务“四进”家庭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残联全面落实白内障复明、0-14岁残疾儿童康复、假肢矫形器装配、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和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等康复补助、救助政策,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234例,完成残疾人康复服务“四进”家庭3000多户,为残疾人赠送轮椅11300多辆,配置康复辅助器具15600多件。

吹响惠民“先锋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市残联还依托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建成启用的有利契机,利用全国残疾人专项调查一手资料,全面掌握全市16~60周岁智力残疾人、病情较为稳定的精神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困难的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康复护理、精神慰籍、法律援助等,实施动态管理,实现政策宣传到户、情况了解到户、听取意见到户、情感沟通到户、矛盾化解到户等助残服务事项“六到户”。

主动实施惠残政策,推动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市残联重点落实好重残生活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无业精神(智力)残疾人生活救助和重度残疾人重残补贴等特惠政策,不断扩大救助人群。2015年度发放专项救助金1627.8万元;对无业重度残疾人、无业精神(智力)三、四级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发放社保补贴94.1万元,为全市9338名残疾人办理免费乘坐公交爱心卡,为符合条件的7434名残疾人免费办理意外伤害险30万元,60名残疾人享受购车补助。

● 架好惠民“连心桥”,变“输血”济贫为“造血” 帮扶

在昆山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昆山市圣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开富是一位“明星”。

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熊开富从10万元创业资金起步,在市残联资金和项目方面的全程跟踪服务下,通过5年艰苦创业,使企业发展成集太阳能、光伏、光电等设计、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申请获国家专利近200项,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熊开富被评为苏州市、昆山市“十佳自强模范”“鹿城慈善之星”。

市残联架好惠民“连心桥”,在做好残疾人政策性扶危救困之余,改变过去直接“输血”、送钱送物给残疾人的做法,而是重点帮助残疾人培训致富技术、发展致富项目、协调创业资金,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就业创业途径,增强其“造血”功能。

这样的残疾人自强模范在昆山还有很多。“连续三届荣获‘感动昆山道德模范人物’‘感动苏州十佳自强模范’称号的都有残疾人代表。”市残联副理事长周建康介绍,第一届是从一名下岗女工到明星企业家的刘黎,第二届是一名轮椅上的爱心画家朱建明,第三届是一名连续7天不分昼夜为芦山灾区军民义务理发的无声理发师唐春弟。“他们在自立自强的同时,默默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唱响了残疾人事业动人的旋律。”

我市每年新增近百名适龄就业残疾人,市残联通过市、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上门入户进行“一对一”就业评估。工作人员以一人一表形式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失业状况进行普查,重点掌握未就业残疾人失业原因、就业意向、技能专长、培训需求等情况,并同步完成“残疾人就业培训综合业务系统”的录入工作,做到每季度一更新。市残联还“按需供给”举办盲人计算机、淘宝网店运营等特色培训,让残疾人就业有底气。目前,全市持证就业年龄段有近35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 开启惠民“直通车”,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业”

康复游戏、心理咨询、特色教学,在市残疾人服务中心“集爱之家”,宽敞明亮的大楼内每天都活跃着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聋残儿童的身影。

市残联探索“公建民营”形式,打造“一站式”康复服务平台,将已孵化成型的社会康复组织骥德心理研究中心、蓝天特殊儿童训练中心、佳杰儿童康复中心集中纳入市残疾人服务中心“集爱之家”,为残障儿童等提供专业化的身体康复和教育引导服务,开启惠民“直通车”,目前已有近200名原来在外省康复的昆山籍残疾儿童回昆做康复训练。

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业”,市残联还对博动(中国)高端康复辅具技术中心进行资源整合,配以康复指导、技术示范、咨询转介、评估检查、康复辅具展示销售等特色服务。在此基础上,与各区镇残联上下联动,建立11所覆盖全市的残疾人“善爱之家”, 2015年有428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享受到残疾人托养服务。

高新区朝阳街道盆读社区“善爱之家”是我市首家创办的集康复训练点,目前已发展成集庇护工疗、智力开发、日间照料于一体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市残联每年给予其资金支持,并帮助其拓展服务内涵,开办残疾人创业基地,实现进站人员康复和就业双重效应。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先后成功创建了‘第一批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市’‘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先进市’。”市残联理事长杨海人深情表示,今后,市残联仍将一如既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实施残疾人幸福工程的总体目标,为实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良好开局,为高水平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走在前,谱写美好中国梦的昆山篇章而不懈努力!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