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8-3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民俗文化进社区’活动,了解到很多民俗知识,非常有意义。”司徒街小学五年级学生朱刘昱在自己的“暑假社会实践表”里认真写下体验及感受。她所说的“民俗文化进社区”活动是由亭林城市管理片区朝阳街道组织开展的,已连续举办四年,共30余场,参与者近3000人次。

挖掘传统文化

民俗活动花样迭出

“来,尝尝我烧的红烧肉。”8月5日,朝阳街道文体站会议室内热闹非凡,辖区10余位阿婆带来拿手菜,与社区保洁员、保安师傅等欢聚一堂,参加街道举办的“民俗文化进社区”之立秋“咬秋”“贴秋膘”活动。朱刘昱作为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在给社区保洁员、保安师傅送上阿婆们烹制的“红烧肉”的同时,也感受着浓浓的传统立秋文化。

不仅仅是立秋,今年以来,朝阳街道围绕“民俗文化进社区”这一主题,相继开展了“腊八粥飘香,祝福声到家”“把春天包起来”“鹿城一家亲,元宵喜乐会”“包汤圆猜灯谜,和谐邻里庆元宵”“二月二,龙抬头,我家小孩来剃头”“立夏立夏,我来称一下”“端午社区情,幸福‘粽’动员”等活动。

“举办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都制定民俗文化活动计划表,将民俗文化建设列为街道及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街道或邀请民俗方面的专家,或访问老人,或上网查询资料,多渠道挖掘昆山本地的民俗,并通过具体活动呈现出来,将民俗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注重广泛传承

民俗文化走进校园

今年5月4日,由朝阳街道主办的“民俗文化进校园”之立夏撞蛋、称重活动在朝阳幼儿园举办,孩子们脖子上挂起装好咸蛋的红色网袋,参加了称重、斗蛋等活动,体验立夏习俗。除了走进朝阳幼儿园,朝阳街道“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还走进司徒街小学、司徒街幼儿园等处。

“民俗是民间的,但现在不少孩子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认识很模糊。”因此,从2015年起,街道将“民俗文化进社区”活动进行拓展,并根据民俗特色,有意识地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相继举办过“立夏蛋涂鸦”“社区阿姨教我做青团”“香香青团话清明”等活动。

“无论是立夏称重、斗蛋,还是清明节吃青团子,这些习俗都体现了市民祈福、消灾等的美好愿望。在学校举办,可以让民俗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注入时代内涵

增进社区居民间感情

6月7日上午,正阳桥朝阳门码头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昆山高新区龙舟邀请赛热闹举行。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朝阳街道每年都借助这一大型端午民俗活动,开展群众文艺表演、免费施粥、邻里情之粽王争霸赛等精彩活动,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感情。

传统民俗文化不仅需要深挖、保护、传承,更需要以开放的姿态进行价值再造。朝阳街道开展“民俗文化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注重融入时代内涵。如每年举办的“冬至包饺子”“元宵包汤圆”等民俗活动,将活动现场直接“搬”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参与活动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与中心老人齐动手、话团圆、享亲情,其乐融融。

“好的民俗活动可以让居民在自娱自乐中规范道德,提高素质,获得精神健康。”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依托社区平台,更好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